很多跑者跑步时碰到肩膀疼,往往没当回事,其实这可能是肩袖肌肉在发出损伤警告。最近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发现,跑步人群里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主要和运动姿势、身体基础问题以及防护不到位有关。接下来我们就聊聊肩痛的原因,以及怎么科学应对。
肩膀疼的三个主要原因
- 摆臂姿势不对,肩膀受力超标
如果跑步时摆臂角度超过肩关节的安全范围(15-30度),肩袖肌肉承受的拉力会大幅增加。研究发现,错误的摆臂方式会让冈上肌的受力变成放松时的3倍多,这种持续的不当负荷会让肌腱慢慢积累微小损伤。 - 年龄增长,肌腱变“脆”了
40岁以上的人里,60%都有肩袖肌腱老化的问题——肌腱里的胶原纤维会变乱、血管变多,弹性也会少近一半。这种变化会让肌腱在重复运动中更容易出现微小撕裂。所以中老年跑者最好定期查一下肩关节的活动度。 - 没热身就跑,肌肉“没醒”
没充分热身时,肌肉会变“僵”(粘滞性增加2倍多),肩关节里的滑液也会少一半。这会让肌腱和腱鞘的摩擦感变强,同时身体对肩膀的感知能力下降,保护反应变慢,容易受伤。
肩袖损伤的三个阶段,这样应对
根据疼痛和症状,肩袖损伤能分成三个阶段:
- 早期:运动后有点钝痛,休息一会儿就能缓解;
- 中期:疼痛能持续超过2小时,甚至晚上睡觉也会疼;
- 晚期:肩膀动不了,力气也变小。
如果刚受伤(急性期),要遵循“休息、冰敷、加压、抬高”(RICE)的处理方法。等进入康复期,要分阶段练:
- 基础修复期(前2周):重点练肩胛骨和胸壁的协调,比如用墙面靠球做平衡练习;
- 力量重建期(3-6周):慢慢加阻力训练,比如用弹力带做肩膀内外旋,强度别超过自己最大力气的60%;
- 功能恢复期(7-12周):练动态稳定,比如单臂举哑铃的时候同时激活核心肌肉。
做好这三点,降低肩袖损伤风险
做好三级预防,能让肩袖损伤的风险下降7成多:
- 运动前热身:先做10分钟动态热身,比如肩部画圈、用弹力带抗阻练习,让肌肉“醒过来”;
- 调整摆臂姿势:用专业设备测一下摆臂角度,保持在15-30度的安全范围里;
- 补充营养:每天吃1500毫克Omega-3脂肪酸,再加上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帮助肌腱修复。
最近的临床研究证明,系统的防护能明显降低肩袖损伤的风险。如果疼了超过2周或者晚上也疼,一定要赶紧做MRI检查。建议跑者们建个个人健康档案,定期查一下肩关节的功能,别等小疼变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