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是我们淋巴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就像呼吸道的“守门人”,帮着挡住病菌入侵。但如果病菌突破这道防线引发急性炎症,可能会通过几种身体机制让我们感觉头晕,甚至出现其他全身症状。
炎症反应引发头晕的病理机制
1. 炎症因子“跑”到全身影响神经
扁桃体感染后,会释放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这些炎症物质。它们能穿过血脑屏障干扰大脑功能——研究发现,体温每升高1℃,大脑血流量会减少5%到7%,这正是发烧时容易头晕的重要原因。
2. 扁桃体肿大致使缺氧
急性炎症会让扁桃体肿大,可能堵住部分上气道,晚上睡觉更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发生率比平时高40%)。当血液里的氧气含量低于90%时,大脑负责平衡的前庭系统对缺氧很敏感,就会让人觉得晕乎乎的,甚至有眩晕感。
3. 免疫和神经“乱了信号”
免疫细胞释放的组胺、前列腺素会刺激三叉神经末端,打乱前庭系统的信号传递。临床观察发现,31%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平衡问题(比如站不稳)。
症状识别与体征评估
局部症状怎么看?
- 看喉咙时,注意扁桃体红不红、肿得厉不厉害,有没有分泌物;
- 吞咽疼不疼、难不难——通常肿得越厉害,吞咽越难受;
- 摸脖子上的淋巴结,有没有疼或者肿大。
全身症状要监测什么?
- 每天多测几次体温,记下来变化(比如发烧持续多久);
- 注意心跳有没有变快(感染时 often 会窦性心动过速);
- 可以测测血氧饱和度,尤其要注意晚上有没有缺氧风险。
日常护理干预措施
环境怎么调整?
- 家里湿度保持在50%到60%,喉咙干的话可以用生理盐水雾化;
- 脖子部位冷敷:用15-20℃的毛巾敷15分钟左右,能缓解肿胀。
吃什么、喝什么好?
- 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大概3-4瓶矿泉水),保持喉咙湿润;
- 吃温凉的流质食物(比如粥、汤、蛋羹),别吃辣的、烫的等刺激食物;
- 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C(比如橙子),但要注意个体耐受(吃了不舒服就停)。
什么时候需要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立刻就诊:
- 发烧超过72小时没缓解;
- 喉咙肿得没法吃饭、喝水;
- 呼吸困难,吸气时胸口、脖子、肋骨下面凹进去(三凹征);
- 病情缓解后又突然恶化(比如再次高烧、喉咙更肿)。
关于抗生素的小知识
要不要用抗生素,得看是不是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比如分泌物培养阳性,医生才会考虑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体方案要结合症状、检查结果由医生定,不用自己随便吃。
总的来说,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头晕虽然常见,但只要注意观察症状、做好日常护理,出现危险信号及时就医,一般都能慢慢缓解。平时也要注意保护扁桃体(比如少受凉、避免过度疲劳),让这个“守门人”更好地帮我们挡住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