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后,科学规范的护理和康复能大大降低并发症风险,下面给大家讲不同阶段的系统护理方法。
一、术后伤口管理规范
- 切口护理
要让手术切口保持干燥干净,每天用生理盐水擦伤口周围的皮肤。常规开胸手术的胸骨要8-12周才愈合,这段时间别做剧烈的胸廓活动(比如用力扩胸、提重物)。要是切口红、肿、热、痛越来越明显,或者有异常渗液,得赶紧去医院。 - 胸带使用
术后前3个月要一直戴定制的胸带,松紧度以能塞进两根手指为准。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用手轻轻按住胸部切口,减少胸骨的拉扯。 - 营养支持
每天吃的蛋白质要够,大概每公斤体重吃1.2-1.5克,优先选鱼、鸡肉这类优质蛋白。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把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10mmol/L。
二、康复训练实施指南
- 运动康复
术后第1周:每天在床上坐起来3次,每次10分钟;第2周:慢慢试着在床边站一会儿(每次5分钟),或者在屋里走几步(每天3次,每次15分钟);术后1个月:可以骑功率自行车(每周3次,每次20分钟)。运动强度别太大,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就行(最大心率=220-年龄)。 - 呼吸训练
每天做4次深呼吸训练,每次10分钟;用激励式肺量计练肺活量,每次15分钟。术后第3天开始,可以试试体位引流排痰(比如让家人帮忙拍背、换姿势咳痰)。 - 睡眠管理
要规律作息,每天睡7-8小时。睡前1小时别玩电子设备,房间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50-60%。要是睡不好,可以试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从脚开始,慢慢收紧再放松肌肉)。
三、定期随访监测体系
- 复查时间
术后1个月: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3个月:查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试验(测步行距离评估心脏功能);6个月:查心肺运动试验,搭桥患者加做冠状动脉CTA;1年:全面评估心功能。 - 抗凝监测
做了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得终身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要维持在2.0-3.0;生物瓣膜患者术后抗凝3-6个月,INR控制在1.5-2.0。每周查凝血功能,根据结果调整药物。 - 危险信号
要是出现这些情况,马上就医:切口红、肿、热、痛越来越重;胸痛伴呼吸困难;腿突然肿了;意识不清或手脚动不了。
四、生活调适建议
- 饮食调整
参考地中海饮食模式,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盖),脂肪提供的热量别超过总热量的30%。多吃膳食纤维,每天蔬菜≥300克、水果≥200克。做饭尽量蒸、煮,别油炸、烧烤。 - 环境适应
家里每天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冬天出门戴口罩,预热冷空气再吸入,避免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浴室装防滑设施(防滑垫、扶手),防跌倒。 - 心理调适
每周做3次认知行为疗法训练,每次30分钟;也可以参加心脏康复支持小组,和同伴聊聊缓解焦虑。必要时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忙。
心脏术后康复得严格听医生的话,建健康档案定期监测指标。患者和家属要学会基本急救知识,比如心肺复苏。通过系统管理,能促进心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