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掉块儿不是突然“崩”的,而是龋齿(蛀牙)的典型表现——口腔里的细菌长期“啃”牙齿,慢慢把牙齿腐蚀出洞甚至掉块儿。很多人觉得这是小问题,但其实背后藏着牙齿被一步步破坏的危机。
为什么牙齿会掉块?
几乎每个成年人嘴里都有能导致蛀牙的细菌,它们会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黏糊糊的菌斑。当我们吃了糖、淀粉类食物(比如蛋糕、薯片),细菌会分解这些食物残渣,不断产生酸——酸会先溶解牙齿表面最坚硬的牙釉质,一开始只是肉眼看不到的小损伤,时间长了就会变成能看到的龋洞,甚至掉块儿。
更麻烦的是,很多食物里的添加糖、淀粉会“喂饱”细菌(比如变形链球菌这种“蛀牙主力菌”),让它们繁殖得更快。这些细菌还会分泌粘性物质,把菌斑牢牢粘在牙齿上,就算每天刷牙,也很难完全刷掉。
掉块儿后不管,会变严重吗?
一旦牙齿开始掉块儿,说明里面的牙本质已经被破坏了——牙本质里有很多连接牙神经的小管子,这时候吃冷的(比如冰饮)会突然刺痛,吃热的(比如热粥)会一直隐隐作疼。
如果拖延治疗,情况会更糟:有的人数周内就会发展成急性牙髓炎,晚上会突然疼得跳起来,痛感达到中度到重度,根本睡不着觉。再严重的话,牙齿可能烂得只剩牙根,不得不拔掉。
掉块儿了该怎么治?
治疗方案要根据掉块儿的大小来选:
- 小掉块(直径不到2毫米):医生会用和牙齿颜色差不多的树脂材料补上,这种材料很结实,抗压能力和牙齿差不多,而且不会因为冷热变化和牙齿分开,不容易再蛀。补完24小时内要吃软的、稀的食物(比如粥、牛奶),别用补的牙咬硬东西。
- 中掉块(占咬合面1/3以上):得做个牙冠套在剩下的牙齿上。比如二氧化锆全瓷冠,硬度是牙釉质的3倍,特别耐用,而且看起来和真牙差不多。现在用电脑扫描定制牙冠,误差特别小,戴上去很贴合,咬东西的力气能恢复到原来的八成多。
- 大掉块(只剩牙根):如果牙齿没法留了,种植牙是个好选择。种植体用的是纯钛材料,和骨头长在一起的成功率很高。有的情况可以当天种牙当天用,但得看骨头条件够不够。
没来得及看医生,在家怎么应急?
如果突然掉块儿疼得厉害,还没挂上号,可以先做这4件事:
- 冷敷镇痛:用冰袋敷疼的那侧脸,每次15分钟,能减轻肿和疼。
- 脱敏牙膏:用含硝酸钾的脱敏牙膏刷牙,能暂时堵住牙本质里的小管子,减少牙神经的敏感。
- 温凉饮食:别吃硬的、带渣的食物(比如芹菜、坚果),吃温温的东西(温度和体温差不多,15-37℃),避免刺激牙神经。
- 漱口水杀菌: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每天漱两次,每次10毫升,能暂时控制菌斑。
怎么预防牙齿掉块?
想让牙齿不“掉块儿”,关键是不让细菌“得逞”:
- 控制糖的摄入:别频繁吃酸甜食物(比如上午吃个橘子、下午喝杯奶茶),尽量把水果、甜点当正餐吃,减少口腔里的酸反复攻击牙齿。
- 正确刷牙:用声波震动牙刷加含氟牙膏,能把牙龈附近的菌斑清得更干净——牙龈旁边是菌斑最容易藏的地方,清干净了才能减少腐蚀。
- 嚼无糖口香糖:饭后嚼会儿含木糖醇的无糖口香糖,能让唾液分泌变多——唾液里的钙和磷能帮助牙齿再矿化,修复小损伤。
- 定期检查:每半年去牙医那检查一次,早发现牙齿表面的白垩色斑点(这是早期蛀牙的信号,赶紧处理就能阻止继续恶化)。
牙齿掉块儿是龋齿在“报警”,早治疗比晚治疗好——小掉块补一补就能好,拖成牙髓炎甚至拔牙,既遭罪又花钱。平时做好预防,让细菌没机会“啃”牙齿,才能真正守住牙齿的“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