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口腔问题,它不仅会让牙齿变黄、有口臭,还可能引发牙龈发炎、牙周病,甚至导致牙齿松动。想要远离牙结石,得先搞清楚它是怎么来的,再学会正确的清除和预防方法。
牙结石是怎么长出来的?
口腔里没及时刷掉的细菌团(菌斑),会和唾液里的矿物质结合,慢慢变硬形成牙结石。牙结石表面坑坑洼洼的,特别容易粘细菌,这些细菌的代谢废物会刺激牙龈发炎。牙结石分两种:长在牙龈上面的叫龈上结石,藏在牙龈下面的叫龈下结石——后者因为直接贴着牙龈里面的组织,对牙周的伤害更大。
医院怎么清牙结石?三种核心方法
已经形成的牙结石,得用专业设备才能清干净:
- 超声波洁牙:用高频震动把牙结石震碎,现在的设备能自动调整震动强度,不会伤牙齿。
- 手动洁治:医生用镰形、锄形的小器械,顺着牙结石的边缘剥下来,操作时角度要对准(和牙面呈70-80度),这样清得干净还不刮伤牙齿。
- 牙周内窥镜辅助:用细摄像头(直径0.5-1.0mm)伸进牙龈沟里,能精准看到龈下结石,清得更彻底——比普通方法多清35%左右。
日常护牙:三层防护要做好
日常预防牙结石,得从基础到精细,搭好“防护网”:
基础防护:电动牙刷要选对、用对
旋转震动型电动牙刷比手动刷牙干净60%-70%,建议选震动频率≥38000次/分钟的。用巴氏刷牙法时,重点刷牙龈沟(牙龈和牙齿交界的地方),每次刷够2分钟。
深度清洁:冲牙器别用错
脉冲式冲牙器的压力要调在50-90psi(太高会伤牙龈),水温用体温左右的(36-38℃)。可以加抗菌漱口水增强效果,但别长期用含氯己定的——会让牙齿变色。
精细维护:牙线要用对方法
PTFE材质的牙线摩擦力小,适合牙缝紧的人。用的时候像“锯木头”一样慢慢塞进牙缝,贴住牙面画个C形,再上下刮3-4次。牙线棒用完要洗干净晾干,别反复用。
多久洗一次牙?看“风险等级”
洗牙频率不是固定的,得根据牙周健康情况调整:
- 健康人群(低风险):一年洗一次;
- 有点牙龈问题(中度风险):每6-9个月查一次;
- 牙周病患者、戴牙套的、刚做过牙周治疗的(高风险):每3-4个月洗一次;
- 特殊人群(糖尿病、孕妇):每4-6个月查一次。
这些误区别踩坑
- 电动牙刷能代替洗牙? 不行!电动牙刷能清掉85%的表面菌斑,但已经变硬的牙结石根本清不掉,必须去医院。
- 冲牙器压力越大越好? 错!压力太高会伤牙龈,第一次用要从最低档开始适应。
- 用牙线会把牙缝弄宽? 不会!正确用牙线不会伤牙龈,出血是因为牙龈有炎症,不是牙线的问题。
- 家用洁牙仪能代替医院洗牙? 别信!家用设备功率不稳定,清不干净龈下结石,还可能伤牙齿——一定要选有医疗器械认证的。
自己能查牙周健康吗?看这几点
如果有以下情况,赶紧去看牙医:
- 刷牙或吃东西时老牙龈出血;
- 牙齿表面能摸到粗糙的硬东西;
- 口臭超过2周没好;
- 牙龈萎缩,牙根露出来了;
- 喝冷热水牙齿酸痛。
总之,牙结石的预防和清除是个长期工程——既要靠日常正确的刷牙、用牙线、冲牙器,也要定期去医院洗牙。搞清楚误区,选对方法,才能让牙周健康,牙齿结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