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补完牙或装了嵌体后,会遇到牙齿敏感、疼痛的问题,这不是小事,得重视。下面就说说这些情况的原因、应对方法和预防技巧。
补牙后敏感:牙齿在“报信”
补完牙后遇到冷热敏感,其实是牙齿在传递信号。补牙时磨牙齿产生的热量、酸蚀剂的刺激,还有填充材料收缩带来的微小压力,都会让牙髓(牙齿里面的“神经血管束”)启动防御机制。研究显示,深龋补完后,很多人会有短暂敏感,这反而说明牙髓神经还正常。
这种敏感通常会慢慢减轻。如果冷热刺激的疼痛越来越久,或者没刺激也会隐隐作痛,可能说明牙髓快“扛不住”了。牙齿内部的牙本质小管受到刺激后,里面的液体流动变化会刺激神经,这属于可复性牙髓炎,及时处理还能避免变成不可逆的损害。
嵌体安装后疼痛加重:三个常见原因
装了嵌体后疼痛变频繁,要从三个方面找原因:
- 咬合问题:嵌体边缘没密封好,细菌钻进去引发二次蛀牙
- 牙髓受刺激:嵌体太薄,温度变化更容易传到里面
- 牙根尖发炎:牙髓的炎症扩散到牙根尖周围,引起急性疼痛
国际相关指南提到,有些嵌体修复后会出现继发性疼痛。这种疼痛有规律:一开始是断断续续的钝痛,慢慢变成一阵一阵的剧痛,晚上更疼。如果没刺激也疼超过10分钟,或者冷热刺激后疼超过30秒,基本就是不可逆的牙髓炎了。
疼痛加重不是修复一定失败了。牙髓炎发展有阶段,及时拆了修复体做显微根管治疗,大多牙齿能保住。所以出现症状加重的,建议72小时内做牙髓活力测试和拍牙片。
科学应对:从家里处理到看医生
遇到术后不适,可以一步步来:
家庭应急办法
- 用含硝酸钾或氟化物的脱敏牙膏局部涂擦
- 避免温度骤变(比如刚喝冰饮就喝热水)
- 用软毛牙刷以45度角轻轻刷修复体边缘
- 每天用抗菌含漱液漱2次,每次用适量
专业治疗步骤
- 初诊评估:做冷热测试、电活力测试和影像学检查
- 应急处理:急性期先开髓放掉压力(最有效的办法)
- 根管治疗:用显微镜清除感染的牙髓
- 重新修复:根管治疗后再做嵌体
研究显示,用橡皮障隔离做显微根管治疗,成功率超过90%。建议选有专科资质的医院治疗,别乱吃抗生素或止痛药掩盖症状。
预防护理:守住修复牙的“黄金法则”
治完后要遵守“3-6-12”护理法:
- 治完3天内不用患侧嚼东西
- 6周内别吃太凉太热的
- 12个月内定期检查牙髓情况
日常用含氟牙膏,用牙间刷清洁修复体旁边的缝隙。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通过咀嚼促进牙周组织新陈代谢。每6个月做一次牙周护理,能延长修复体用的时间。
补完牙或装嵌体后的不适,大多是牙齿在“提醒”你需要关注。只要及时处理、做好日常护理,就能保护好修复后的牙齿。记住,有问题别拖,早看医生才能避免更严重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