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常见的咽喉问题,但其实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疾病——搞清楚它们的区别,能帮我们及时选对处理方式,避免误诊误治。
病因机制解析
急性咽炎的诱因很多:既可能是流感病毒、腺病毒这类病毒感染,也可能是链球菌等细菌引起;此外,粉尘刺激、用嗓过度、抽烟喝酒等也会诱发炎症。它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大人更易中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很明确,主要是柯萨奇A组肠道病毒导致的。它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天最容易得,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5岁以下孩子因为免疫力还没发育完善,是最典型的易感人群。
临床表现对比
急性咽炎起病比较慢,症状慢慢加重:一开始觉得嗓子干、痒,之后逐渐出现咽痛、咽东西不舒服,疼痛一般是轻到中度,还可能伴随刺激性干咳。医生检查会发现咽部黏膜发红、肿胀,有的患者会有淋巴滤泡增生。
疱疹性咽峡炎起病特别急,突然就发高烧(体温能到39℃以上)。最典型的是嗓子里长疱疹——初期是灰白色小泡,周围绕着红晕,破了之后变成灰白色溃疡。孩子因为咽痛太剧烈,会不肯吃饭、流口水,医生检查能看到软腭、悬雍垂这些部位都有病变。
治疗原则区别
急性咽炎治疗要分原因: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主要是缓解症状。局部可以用含片、雾化吸入等方法减轻不适,但要注意别滥用抗生素。
疱疹性咽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重点是退烧和缓解疼痛。体温超过38.5℃可以用退烧药,但儿童一定要遵医嘱使用。目前没有针对这种肠道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治疗主要是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
家庭护理要点
两类病都要注意:家里湿度保持在50%-60%,太干会加重嗓子疼;适当补点维生素B,帮助黏膜修复;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粥、汤),减少吞咽疼痛;用0.9%的淡盐水漱口,能清洁口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特别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立刻就医:发烧超过3天、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怕有并发症。测体温尽量用电子体温计,别用水银的,避免摔碎出事。
预防措施建议
不管哪种病,都要做好这些:勤洗手(用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尤其是上完厕所、吃饭前;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30分钟;流行季节别去人多的地方,非要去就戴医用口罩。
增强免疫力很关键:保证每天睡7-9小时,适量做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多吃深海鱼、坚果这些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孩子可以接种EV71型肠道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这种病毒引起的重症。
总之,急性咽炎和疱疹性咽峡炎虽然都累及咽喉,但从病因、症状到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大人小孩的好发情况也不同。记住这些区别,遇到问题时能更冷静,要么做好家庭护理,要么及时找医生,才能更快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