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部是很容易受伤的部位,比如吃饭咬到、不小心撞到,或者被东西划到,一旦受伤,正确处理能让伤口更快恢复,还能避免感染和留疤。
第一步:先看看伤口严不严重
先仔细观察伤口——如果只是表皮擦伤,出血量不多,用干净纱布按一会儿就能止血;要是有明显的裂口还一直渗血,可能伤到了深层血管;另外要注意有没有牙齿松动、口腔黏膜破损,或者孩子伤口里有没有卡异物(比如小石子、碎牙),这些情况得赶紧去医院。
第二步:及时冷敷消肿胀
受伤后10分钟内冷敷效果最好,能收缩血管减少肿胀。记住三个“不要”:别让冰块直接贴伤口(会冻伤)、一次敷不超过15分钟、别压着伤口。用密封袋装冷水或者冷藏过的酸奶当冰敷袋就行,每2小时敷一次,连续敷24小时。敷的时候要保持伤口干燥,别弄湿。
第三步:正确清洁防感染
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用生理盐水冲洗时,让水流从20厘米左右的高度冲下来,能把伤口里的脏东西冲掉;没有生理盐水的话,用煮沸后放凉的温盐水也可以(温度别太烫)。如果有东西嵌在伤口里,用无菌棉签轻轻擦,别硬抠(实在擦不出来就去医院)。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差的人,清洁时要更注意无菌,避免感染。
第四步:让伤口“透透气”好得快
清洁完别用不透气的纱布或创可贴捂着——嘴唇经常动,不透气的敷料会让伤口一直湿着,反而容易滋生细菌。让伤口暴露在空气中,保持干燥,更利于愈合。如果伤口在嘴唇内侧,吃饭、说话尽量慢一点,减少刺激。
第五步:盯着伤口变化,有问题赶紧就医
受伤后的72小时是关键观察期,每天可以拍张照片对比,看看肿胀有没有加重。如果出现这些情况,立刻去医院:伤口周围红印像网一样扩散、发烧超过38℃、张不开嘴或说话不清楚。表浅伤口一般3-5天结痂脱落,深层缝针的伤口要7-10天拆线,拆线后可以咨询医生预防疤痕的方法。
这些误区别踩!
- 用唾液涂伤口:口腔里每毫升唾液有1亿个细菌,比马桶水还脏,涂唾液只会增加感染风险;
- 刚受伤就热敷:热敷会让血液流速加快,反而加重肿胀渗液,要等24小时后再考虑;
- 自己在家缝伤口:非专业操作会让组织长歪,留下“蜈蚣状”疤痕,一定要找医生处理;
- 完全忌口不吃肉:伤口恢复需要蛋白质,鸡蛋、牛奶、瘦肉要适量吃,完全不吃反而不利愈合。
为什么嘴唇受伤会肿得特别厉害?
嘴唇的血管密度是身体其他部位的3倍,所以出血看起来多,但这是正常的。肿胀是身体的“自我保护”——破裂的毛细血管会释放组胺,让血管变“漏”,组织液渗出来形成“天然夹板”固定伤口。这种生理性肿胀一般48小时达峰值,之后会慢慢消退。
怎么预防伤口感染?
- 吃完东西立刻漱口:用淡盐水或清水冲掉嘴角残渣,避免细菌附着;
- 保持伤口干燥:别让伤口一直湿着,太潮湿容易长真菌;
- 避开刺激物:一周内别吃辣椒、沾酒精,这些会刺激伤口;
- 睡觉别压着:尽量仰卧睡,别让枕头或侧脸压到伤口,避免加重肿胀。
唇部受伤虽然常见,但处理对了能少遭罪。记住“评估-冷敷-清洁-透气-观察”这几步,避开误区,小伤口大多能自己恢复。如果遇到持续出血、发烧、张口困难,千万别拖延,赶紧去医院——这些可能是严重感染或深层损伤的信号,得让医生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