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发表于《PLOS被忽视的热带疾病》期刊的新研究显示,查加斯病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心衰患者。研究通过对比518例心衰患者数据发现,这种认知障碍不仅与心脏功能衰竭相关,更可能是病原体对大脑的直接影响或间接作用所致。
由克鲁兹锥虫引发的查加斯病主要通过接吻虫传播,在拉丁美洲21个国家流行,感染人数达数百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该病在美国的流行情况被严重低估——32个州已发现感染克鲁兹锥虫的接吻虫,得克萨斯州自2013年以来已报告数十例本土感染病例,美国南部野生动物、家畜和动物园哺乳动物中也检测到该寄生虫。
研究团队在巴西四家医院招募了518名心衰患者,其中250人为查加斯病阳性。所有参与者均排除中风、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史,并接受标准化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显示,查加斯病组27.1%存在整体认知障碍,显著高于非查加斯病组的13.1%,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如视觉模式回忆)和视觉空间能力受损(如复杂图形绘制、空间信息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调整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心脏功能等混杂因素后,查加斯病仍使整体认知障碍风险增加近两倍,视觉空间任务障碍风险提升56%。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首发记忆障碍特征不同,查加斯病相关认知障碍呈现独特的神经机制——受试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功能指标)优于其他心衰患者,提示认知损伤可能源于直接神经侵袭而非心源性脑灌注不足。
研究团队提出两种可能机制:一是慢性炎症因子(如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升高对大脑的直接损害;二是动物实验显示的锥虫脑组织侵袭可能影响血清素信号传导。目前正在进行的脑成像研究将进一步验证这些假设。
尽管该横断面研究无法建立因果关系,但研究者建议在查加斯病流行区加强认知筛查,特别是在神经心理学检测资源有限的地区。该发现可能促使临床指南更新,将认知评估纳入查加斯病常规诊疗体系。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