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最新研究显示,高浓度细颗粒物空气污染暴露可能加剧阿尔茨海默病进程。通过对脑组织尸检分析发现,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地区的人群,其脑内导致该疾病的毒性蛋白质沉积更多,认知与机能衰退速度显著快于低暴露人群。这项研究首次通过人体脑组织病理证据,直接证实环境空气污染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严重程度的关联。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形成细胞外斑块,tau蛋白产生神经元内缠结。这两种蛋白异常累积会破坏神经元通讯并引发细胞死亡。虽然已知年龄增长和APOE ε4基因是主要风险因素,但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团队采用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整合数据库的602例脑捐献数据,结合居住地址PM2.5浓度模型,发现每立方米PM2.5浓度每增加1微克,脑病理严重程度风险显著上升:Thal淀粉样分期增加17%,Braak tau分期增加20%,整体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理改变水平提升19%。这种关联具有特异性,未在路易体病等其他蛋白病变中发现。
临床数据证实,PM2.5暴露量每增加1单位,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得分提高0.48分。纵向评估显示,高污染暴露者衰退速度更快。中介分析表明,63%的认知损害加剧可归因于脑内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病理恶化。宾夕法尼亚大学老龄化研究所Edward Lee指出:"这项研究证明空气污染不仅增加痴呆风险,更直接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进程。"
研究存在局限性:样本以高加索人种和高学历者为主,居住史仅参考最后住址,且未建立直接因果关系。未来需在更多样本人群中验证,并开展机制研究揭示污染物如何促进蛋白异常累积。
该研究为《环境空气污染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理严重程度》的开放获取论文,由Boram Kim等14位学者共同完成。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