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专家阿洛克·乔普拉博士近期研究发现,即使是没有高血压或高胆固醇等传统风险因素的人群,肠道菌群失衡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脏健康问题。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万亿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它们不仅参与消化和营养吸收,更在代谢调节、免疫功能和炎症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当这种微生物平衡被破坏时,影响远超消化系统本身。
当肠道黏膜或肠道屏障受损时,有害物质和细菌可能渗入血液,引发系统性慢性炎症。这种长期炎症会逐渐导致动脉斑块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
另一个新兴风险因素是氧化三甲胺(TMAO),这种物质由特定肠道菌群产生。研究显示,即使胆固醇和血压正常的个体,其TMAO水平升高也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上升相关。
此外,肠道健康恶化可能通过引发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间接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些疾病本身就是心血管问题的重要诱因。
以下是可能影响心脏健康的早期肠道失衡信号:
- 消化系统问题:如腹胀、胀气、排便不规律或持续消化不适
- 疲劳或精力不足:因营养吸收障碍导致整体活力下降
- 情绪障碍:如焦虑或易怒,与肠道-大脑神经通路失调相关
- 频繁感染或免疫力减弱:因肠道屏障受损导致免疫防御功能降低
- 代谢异常:如不明原因体重增加或胰岛素抵抗,显示菌群功能受损
乔普拉博士建议通过摄入高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坚果)、益生菌食品和Omega-3脂肪酸来改善肠道健康。这些成分有助于重建微生物平衡,降低炎症并改善代谢功能。
综上,肠道与心脏的关联已成为重要科研方向。通过识别肠道功能紊乱的早期征兆,并主动维护消化生态系统,可能显著降低心脏病风险,同时促进整体健康。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