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暖的冬季茶饮到开胃的炒菜,姜(Zingiber officinale)一直是厨房中的重要调味品。然而除了烹饪价值,这种辛辣根茎在传统医学中拥有悠久历史,现代科学也正在验证其健康功效。研究显示,姜可能提供包括缓解恶心、治疗感冒、减少炎症到支持心脏健康等多重益处。
以下是关键发现:
1. 缓解恶心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姜在缓解恶心和呕吐方面具有明确效果,尤其与安慰剂对比时。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甚至推荐含姜食物或茶饮作为缓解恶心的辅助手段。
姜对妊娠期恶心的缓解效果尤为显著。小剂量使用时,对标准止吐治疗无效者而言,它被视为安全有效的选择。现有证据显示姜可能通过阻断5-羟色胺受体作用于肠道和大脑,同时减少消化道气体积聚来发挥作用。
对于化疗引起的恶心,姜的疗效已获证实,但针对晕动病和术后恶心的试验结果尚不一致。
2. 抗炎功效
姜富含姜辣素、姜烯酚等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强效抗氧化和抗炎特性。
最新研究表明,姜补充剂可能帮助调节自体免疫性疾病中的炎症反应。某项研究发现姜能降低中性粒细胞活性——这类白细胞在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抗磷脂综合征等疾病中常过度活跃。
中性粒细胞会释放网状结构的细胞外陷阱(NETs)来捕获病原体,但过量生成会加剧自体免疫疾病。该研究显示,连续每日服用姜一周可显著减少NETs的形成。
尽管研究使用的是姜补充剂,尚不确定新鲜姜或姜茶是否具有相同效果。但这些发现表明,姜可能为特定自体免疫疾病患者提供自然疗法选项——当然仍需更多研究验证。
姜同时具备抗菌特性,可对抗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结合其抗炎作用,姜常被用作缓解感冒流感症状(如喉咙痛)的天然疗法。
3. 疼痛管理
关于姜缓解疼痛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尚未定论。部分研究显示,姜提取物可减轻早期骨关节炎患者的膝盖疼痛和僵硬感,但个体反应存在差异。
一项针对肌肉疼痛的研究发现,连续11天每日摄入2克姜可减轻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姜在缓解经期疼痛方面效果显著,部分研究显示其疗效可与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相媲美。
研究人员认为,姜可能通过激活神经系统中抑制疼痛信号的通路起效,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症化学物质的产生。
4. 心脏健康与糖尿病辅助
高血压、高血糖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升高均为心脏病风险因素,而姜可能对这三项指标均有益处。
2022年对26项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发现,姜补充剂可显著改善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水平,并可能降低血压。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姜具有额外益处。十项研究的综述显示,每日摄入1-3克姜持续4-12周,可同时改善胆固醇水平和血糖控制。这些益处可能源自姜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细胞葡萄糖摄取以及减少氧化应激等多重机制。其抗炎作用也与心脏保护效应密切相关。
初步研究还提示姜可能对性健康有益,但人体证据有限。动物实验显示姜可提升睾酮水平、改善血液循环,传统医学中亦被视为催情剂。虽然尚无确凿临床证据证实其直接影响性欲,但姜的抗炎、促进循环和调节荷尔蒙的作用,可能对糖尿病或氧化应激相关疾病患者具有辅助作用。
5. 大脑健康与癌症研究
新兴证据表明姜可能具有神经保护和抗癌潜力。实验室研究显示姜化合物可保护脑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这正是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致病机制。
体外研究还发现姜可抑制某些癌细胞生长,但这些发现尚处于早期阶段,需更多人体研究验证其临床相关性。
姜作为食物或茶饮常规摄入通常安全,但作为补充剂应适量使用。每日摄入超过4克可能引发烧心、腹胀、腹泻或口腔刺激等轻微副作用。
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高剂量姜: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使用者出血风险可能增加;糖尿病或降压药使用者可能因姜的增效作用导致低血糖或低血压。孕妇使用高剂量姜前应咨询医生。
因此,姜不仅是芳香的厨房调味料,更是获得科学验证的天然疗法。对多数人而言,通过食物或茶饮常规摄入姜是安全有效的保健方式。若考虑使用补充剂,建议首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特别是正在管理慢性疾病或服用药物者。
Dipa Kamdar是金斯顿大学药学实践高级讲师。
本文根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从The Conversation转载,原文请参阅对应链接。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