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癌症治疗中被忽视的代价Chemotherapy-Induced Neurotoxicity: The Unseen Cost of Cancer Care - Los Angeles Times

环球医讯 / 认知障碍来源:www.latimes.com美国 - 英语2025-10-29 23:58:01 - 阅读时长6分钟 - 2716字
本文深入探讨了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问题,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化疗脑")、癫痫、周围神经病变和脑病等多种表现形式。文章分析了化疗药物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如神经网络破坏、海马代谢改变和神经炎症等,并指出新型癌症治疗药物如免疫疗法和检查点抑制剂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神经并发症。研究表明,30%-4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识别和肿瘤科与神经科的跨学科合作对管理这些副作用至关重要,以确保癌症幸存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神经毒性癌症治疗健康细胞损伤认知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免疫疗法放疗神经保护肿瘤学早期识别跨学科合作
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癌症治疗中被忽视的代价

我们越来越擅长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这是好消息。但问题在于,我们日益面临这种生存背后所付出的神经学代价。化疗的益处是真实的,但往往伴随着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严重持久损伤。这绝不是轻微的副作用。

这些神经并发症——从微妙的认知障碍到严重的神经毒性——正成为我们和患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活性氧(ROS)的产生和炎症过程参与了化疗引起神经毒性的发病机制,使情况更加复杂。

化疗治疗及其副作用背后的"原因"

或许有必要回溯一下。这种化疗治疗到底在"做什么"?

本质上,化疗药物基本上就是毒药。但它们被设计成"选择性"毒药。核心理念是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速度极快,远超大多数正常细胞。这些抗癌药物旨在寻找并摧毁处于分裂过程("细胞周期")中的癌细胞。它们确实很有效,能杀死癌细胞并阻止肿瘤生长。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身体中的其他细胞也在快速生长。

想想你的毛囊、消化道内壁,或者不断产生新血细胞的骨髓。

化疗治疗有时无法区分分裂中的癌细胞和分裂中的健康细胞。因此它会同时攻击两者。与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副作用正源于此。这就是脱发如此普遍的原因,也是化疗引起恶心以及影响免疫系统的根源。药物确实在发挥作用……只是有点过度,同时伤害了健康细胞和癌细胞。

这是经典的权衡取舍。我们接受这些副作用来治疗癌症。但事实证明,损伤并不仅限于毛发和骨髓。

化疗的神经学负担

这并非单一问题。化疗相关神经毒性表现为多种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癫痫、致残性神经病变、脑病和白质异常。所有这些我们都已观察到。

这也不是新发现。2010年一篇基础性论文详细概述了这些化疗药物如何在大脑中造成结构和功能损伤,将细胞层面的破坏与"化疗脑"的临床症状以及那些令人恐惧的脑病综合征联系起来。

但该领域已取得进展。2020年一篇综述显著扩展了这一范围,纳入了新型治疗工具——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引起的神经毒性。这篇论文不仅是学术性的,更是对早期识别的呼吁,对及时干预的强调。它强调,若要真正谈论"患者预后",我们必须"管理"这些神经并发症。

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机制

谈谈"化疗脑"。这是患者使用的术语,坦白说相当准确。它指记忆缺失、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模糊和执行功能丧失。

长期以来,其机制一直模糊不清。但情况正变得清晰。2025年一项系统性综述整合了影像学和神经生理学数据。这不仅仅是"思维模糊",而是可量化的神经网络破坏,是功能性脑连接的崩溃。即使在没有中枢神经系统(CNS)直接参与的患者中也会发生。罪魁祸首正是治疗本身。

动物模型和人类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看看2021年关于顺铂和吉西他滨的研究:慢性给药被发现会改变海马代谢,降低突触兴奋性,并引发神经炎症。这些不是模糊概念,而是可测量的生物变化,直接对应患者报告的认知症状。

谈谈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

"化疗脑"是一回事,而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则是另一回事。对许多癌症幸存者而言,这才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这是那种致残性神经痛——手足麻木、灼烧感或刺痛。这不只是烦人,而是持续不断的痛苦提醒,让人难以扣上纽扣、行走甚至握笔。CIPN引起疼痛、刺痛、麻木和对寒冷敏感等症状,主要始于手足。

这是真实的物理损伤。

我们发现,许多化疗药物(特别是用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铂类药物或紫杉烷类)对感觉神经元极为有害。它们似乎直接攻击神经本身,尤其是作为这些神经元指挥中心的背根神经节。

关键在于,这通常是剂量依赖性的。治疗越多,风险越高。对某些人而言,这些周围神经病变的持续症状会成为癌症治愈后仍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这是我们正在对抗的最显著神经毒性效应之一,也是临床研究预防方法的重点。CIPN的急性症状出现在药物输注后数小时至数天内,而持续症状在化疗完成一个月后仍出现在高达68%的患者中。

周围和中枢神经综合征

认知障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直接的结构损伤。我们讨论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损伤。

2012年《临床神经病学手册》中的一个章节概述了经典神经综合征:脑病、癫痫甚至脊髓毒性。这些都是我们常用药物(如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的已知风险。

此时影像学变得不可或缺。2006年的一项概述强调了磁共振成像(MRI)的关键作用。它不仅用于诊断,还用于"检测"。它使我们能够早期识别这些化疗引起的脑部病变并进行监测。

新型药物,新挑战

就在我们开始掌控"经典"毒性的时刻,整个治疗格局发生了转变。

癌症治疗正变得更加个性化。这意味着小分子抑制剂、免疫疗法,也意味着新的风险。2018年《神经肿瘤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直言不讳:临床医生需要保持警惕。我们必须在损伤不可逆前识别这些现代疗法引起的神经毒性早期迹象。

2021年《当代神经病学与神经科学报告》的一篇综述特别聚焦这一关切,尤其是围绕T细胞靶向疗法和检查点抑制剂。这些药物效力强大,但也难以预测。该综述不仅是总结,更是对合作的呼吁。这不再仅仅是肿瘤科医生的问题,我们需要神经科医生从一开始就参与管理这些复杂病例。

放疗与联合治疗模式

还有叠加因素:神经毒性很少来自单一源头。许多患者同时接受化疗和放疗。

2015年一篇论文回顾了这些联合效应。正如预期,神经损伤往往更严重。讨论现已转向修改治疗方案的策略——如何在疗效与长期神经损伤之间取得平衡?这是一个持续且艰难的计算。

未来方向:迈向神经保护肿瘤学

接下来怎么办?逻辑步骤是开发神经保护策略。

我们尚未达到这一阶段。大多数新兴研究仍处于基础层面。2025年《分子癌症》期刊的一篇论文讨论了更广泛的"癌症-神经系统对话"。其理念是,若能理解肿瘤与神经的基本互动,或许能开辟新途径——开发既能预防神经损伤又能打击癌症的疗法。

但这仍在展望中。

结语

化疗的神经学影响已不再是次要关切。它是癌症幸存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一种普遍且严重的毒性反应,发生在30%至40%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中。

我们的疗法更加先进,对副作用的理解必须同步跟上。目前,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预防神经毒性的灵丹妙药。它意味着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常规神经监测不能被忽视,跨学科合作不仅是个好主意——这是我们减轻神经毒性真实影响、为那些我们竭力挽救的患者保留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痴呆症的七个阶段: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痴呆症的七个阶段: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
  • 大脑脂肪,而不仅仅是斑块,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隐藏驱动因素大脑脂肪,而不仅仅是斑块,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隐藏驱动因素
  • 研究人员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研究人员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
  • 研究发现:就痴呆症而言不存在安全的饮酒量研究发现:就痴呆症而言不存在安全的饮酒量
  • 食物不安全:痴呆症的意外风险因素使患病几率提高60%食物不安全:痴呆症的意外风险因素使患病几率提高60%
  • AMT-130基因疗法全解析:亨廷顿病迎来首个突破性治疗方案AMT-130基因疗法全解析:亨廷顿病迎来首个突破性治疗方案
  • 公司称实验性基因疗法被发现能减缓亨廷顿病进展公司称实验性基因疗法被发现能减缓亨廷顿病进展
  • 美国成年人报告认知障碍率上升美国成年人报告认知障碍率上升
  • 失眠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并引发痴呆症失眠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并引发痴呆症
  • 亨廷顿病是什么?实验性基因疗法取得重大突破 进展速度减缓75%亨廷顿病是什么?实验性基因疗法取得重大突破 进展速度减缓75%
  •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后续发展阿尔茨海默病及其后续发展
  • 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注册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治疗新药LEQEMBI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注册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治疗新药LEQEMBI
  • 锂可能是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吗锂可能是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吗
  •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记忆不佳?研究发现这并非你一人的问题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记忆不佳?研究发现这并非你一人的问题
  • Fred Hutch研究为"无效"药物找到新用途Fred Hutch研究为"无效"药物找到新用途
  • 重大突破!科学家首次成功治疗毁灭性脑部疾病亨廷顿病重大突破!科学家首次成功治疗毁灭性脑部疾病亨廷顿病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