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指纹特征,根据哥本哈根大学最新研究显示。研究人员指出,这项发现可用于追踪假冒或被盗药品来源。
这项题为《揭示布洛芬药品及常用药用辅料的稳定δ²H、δ¹³C和δ¹⁸O同位素模式》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分子药剂学》期刊。
2024年欧盟机构在为期八个月的行动中查获了426,016包非法药品,查获的假药价值达1,110万欧元。欧洲刑警组织早在2025年就指出"制药犯罪正在成为欧盟日益严重的威胁"。
令人欣慰的是,对抗药品造假的新武器即将问世。哥本哈根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新研究证实,即使看似完全相同的药品,也能在分子层面进行区分——不仅能在不同国家的生产商之间辨别,甚至能区分来自同一生产商的不同批次。
该研究重点分析了获批药品布洛芬,但研究人员指出该技术可应用于追溯所有类型药品的来源。
"所有药品都具有可追溯到具体生产车间的化学指纹特征",该研究首席作者、哥本哈根大学药学系与斯坦福大学博士后Else Holmfred表示,"假设某药企的药品运输途中被盗,这些药品因质量不达标被废弃。后来不法分子重新包装后意图转卖,通过这项技术就能准确查明药品原始来源并证明其被盗性质。"
植物生长特性留下独特痕迹
研究聚焦于碳、氢、氧同位素在药品识别中的应用。这些稳定同位素具有长期稳定性,药品制造使用的合成有机物或植物提取物均含有这些元素,例如玉米淀粉或纤维素。
药用物质的同位素特征受生产条件影响显著。"植物物质的同位素组成取决于其产地、水源类型和光合作用方式。碳-12与碳-13的比例会因这些因素产生细微变化,这种比例对每种植物都是独特的。因此同位素特征无法伪造",研究合作者、哥本哈根大学药学系副教授Stefan Stürup解释道。
证实特定造假行为
Else Holmfred正在开展后续研究以验证该技术对特定造假的识别能力。"虽然研究尚未发表,但目前已取得明确案例。某些假药与正品的同位素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外观几乎完全相同,但化学分析能提供确凿的造假证据",她补充道。
该药品分析技术实施简便,只需配备相应实验室设备。"若需分析50个样本,大约需要24小时完成检测",Else Holmfred介绍称。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