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人员首次利用人工智能设计出能够感染并杀死细菌的病毒。这项由斯坦福大学和Arc研究所团队主导的研究表明,生成式AI模型能够创造出功能性噬菌体——即专门靶向细菌的病毒——为医学开辟新可能,同时也引发重要伦理与安全问题。
从代码到感染
研究聚焦于感染大肠杆菌的微型噬菌体phiX174。phiX174长期以来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力,其小巧且基因组图谱清晰的特点使其成为合成设计的完美测试案例。
科学家使用名为Evo的生成式基因组模型,在计算机中创建了302个全新的phiX174版本。这些并非对现有病毒的微小调整或突变,而是AI设计的潜在新型生命形式的基因蓝图。随后,这些基因组在实验室中被合成并测试其活性。
结果如何?16种AI设计的结构组装成有效病毒,成功感染大肠杆菌并摧毁细菌细胞。电子显微镜图像证实,这些噬菌体不仅能复制,还形成了与天然存在的病毒颗粒无法区分的结构。
此项突破的意义
这一成就代表了噬菌体疗法的重大飞跃,该疗法在对抗耐药细菌的斗争中是抗生素的一种前景广阔的替代方案。与抗生素不同,噬菌体具有高度特异性——仅感染特定细菌菌株,而不会损害微生物组的其余部分。但天然噬菌体的发现过程缓慢且有限。
通过利用AI,研究人员能够快速生成针对特定病原体定制的庞大噬菌体库。理论上,这可能导致开发出对现有药物无响应的感染的定制化治疗方案,而此类感染已成为全球健康日益严重的危机。这不仅仅是加速进化;而是定向进化。我们无需等待自然界提供合适的噬菌体,而是可以要求AI来设计它。
风险与警示
然而,这项工作并非没有争议。能够设计治疗性噬菌体的相同工具,理论上也可能被滥用于设计有害病毒。尽管斯坦福和Arc团队刻意从训练数据中排除了任何感染人类的病毒,但批评者警告该方法本身可能被恶意重新利用。
还存在意外后果的疑问。在计算机中设计的噬菌体一旦释放到复杂环境或生物体中,可能表现出不可预测的行为。病毒进化迅速,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意外结果。
生物安全专家认为,随着AI在生物设计方面能力增强,强有力的监督和安全协议至关重要。我们正进入一个生成功能性病毒基因组可能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的时代,这既是机遇也是巨大风险。
生物学的未来展望
目前,AI创建的噬菌体仅限于细菌的实验室实验,但这一里程碑标志着合成生物学的新前沿。将该方法扩展到更大、更复杂的病毒,或为人类使用定制噬菌体,仍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尽管如此,从AI设计中成功合成16种可行病毒标志着一个转折点: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解读生物数据;它正在帮助创造新的生命形式。
随着全球面临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和对新医疗工具的需求,AI生成的噬菌体可能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其发展也迫使社会面对一个新问题:当机器能够创造生命时,这意味着什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