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和健身专家都深知运动能预防多种严重的老年相关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同样能从严格的心理锻炼中获益,而掌握多种语言——最好是多门外语——正是锻炼认知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这并非全新发现。至少可追溯至2010年的研究已分析过双语现象及其对大脑健康的影响,包括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然而,多数研究依赖小样本量,且老化追踪方式难以得出可推广的结论。
"我们致力于解决衰老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多语言能力是否真能延缓衰老,"该研究合著者、阿道夫·伊瓦涅斯大学的Agustín Ibañez向《自然》杂志表示。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衰老》期刊上。
Ibañez与国际科学家团队着手明确验证多语言能力是否能改善心理老化结果。他们分析了欧洲27个国家51-90岁年龄段86000多人的数据,这些资料来自欧洲健康、老龄化和退休调查(SHARE)数据集。研究团队为每位参与者建立了"生物行为年龄差距"评估体系,定义为"个体实际年龄与基于积极和不利风险因素相互作用所预测年龄之间的差值"。
积极因素包括功能性能力和教育水平,不利因素则涵盖心脏代谢疾病、感官障碍甚至性别差异——女性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较高的生物行为年龄差距可能表示个体老化速度异常快或异常慢,具体取决于差距方向。
在分析SHARE数据时,研究团队将生物行为健康差距与自我报告的多语言水平进行比对(未统计特定语言的熟练程度),发现语言学习与较低的生物行为年龄差距呈正相关(相比单语者)。每多掌握一门外语,这种保护效应就越显著。
"仅多掌握一门外语就能降低加速老化的风险,而掌握两至三门外语时效果更为明显,"Ibañez告诉《自然》杂志。
此项研究恰逢语言学习面临重大挑战的时期。以美国为例,大学层面的语言学习自2010年以来持续下滑,人工智能的兴起更令专家担忧人们将彻底放弃外语学习(尽管最新研究表明这并非明智之举)。尽管该研究存在局限性——特别是仅聚焦欧洲地区——但研究者希望其成果能推动全球加强语言教育的行动,既为促进不同民族间更紧密的社会联系,也为维护大脑整体健康。
"我们的发现凸显了多语言能力在促进健康老龄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最终,将多语言能力融入公共卫生和教育体系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改善健康老龄化水平。"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