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热韧性与表现中心主任Jason Lee副教授近日表示,他计划扩大研究范围,重点帮助建筑工人、外卖骑手、学童等户外工作者以及医院住院患者等弱势群体应对极端高温。
这位47岁的专家指出,新加坡已推出国家级高温预警、热浪响应计划(包括降温中心和居家教学)以及计划在2030年前为组屋涂装反光隔热涂料。但当前研究重点应转向在不依赖空调的情况下,帮助弱势群体应对湿热环境中日益严重的热应激风险。
"空调虽提升了舒适度,但其环境代价要求我们审慎部署。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并采用辅助降温策略,比如风扇辅助通风,可促进更可持续的热管理实践。"Lee教授解释道。他同时担任NUS人类潜力转化研究计划副主任。
其主导的"热安全计划"整合了多项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2022年户外工地调查显示工人每年多次暴露在高热应激环境下。研究表明,湿热环境已对生产力、生育力和妊娠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研究重点包括:
- 外卖骑手睡眠质量监测
- 无空调病房患者的热应激影响
- 开发纳米材料降温服饰
- 推广参数保险(环境参数触发赔付的新型金融工具)
该中心已被联合国全球热健康信息网络指定为东南亚区域枢纽,正与杜克-国大医学院合作分析气候与健康数据,并参与缅甸地震灾后热应激防护工作。Lee教授建议在灾难响应中提前进行应急补水,并开发个性化热浪预警应用,考虑个人定位、着装和生理特征等因素。
沙特阿拉伯已与该中心合作开发中东地区户外工作者防护方案。Lee教授强调:"我们需要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重新认识热应激——它不仅是环境议题,更是涉及公共卫生、劳动保障和城市规划的综合挑战。"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