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研究人员报告称,轻微的饮食压力有助于健康老龄化。工程师们创造了能够直接与活细胞通信的人工神经元。而暗能量观测表明,宇宙可能在330亿岁时以"大坍缩"结束。
此外,生物学家报告了一种代表跨物种对巢寄生鸟类警告的鸟类发声。欧洲胡兀鹫的巢穴就像是古代人类文物的博物馆。日本细胞生物学家还揭示了干细胞分化为牙齿及周围组织的先前未知机制:
紧急警报
巢寄生鸟类将卵产在其他物种的巢中,以转嫁抚养幼鸟的费用。这非常经济!然而,这给寄主鸟类带来了不合理的负担,因为它们常常牺牲自己的后代来抚养寄生的养子,这种负担经济学家会称之为"负外部性"。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道称,在四个大洲的多种鸟类对领地内出现的寄生鸟类有着合作性反应:它们发出几乎相同的警告叫声。
据研究人员称,当鸟类听到这种叫声时会前来调查,并最终将其与寄生鸟类的存在联系起来。他们认为,这种叫声的普遍性代表了在全球区域中宿主鸟类与巢寄生鸟类之间复杂互动网络中的跨物种合作模式。
进化生态学家威廉·菲尼表示:"这是我们首次记录到一种既有后天习得成分又有先天本能成分的发声,这可能展示了后天习得信号如何从先天叫声中进化而来,这一点最早由查尔斯·达尔文提出。这就像看到进化如何使物种赋予声音后天习得的意义。"
"它应该在博物馆里!"
好吧,不要再过多强调鸟类的适应性智能了,但本周报告的另一项发现涉及胡兀鹫的考古学行为。胡兀鹫原产于欧洲山脉,它们在悬崖洞穴、岩石遮蔽处和天然檐口筑巢。在安全地点建造的巢穴会被连续几代鸟类重复使用,因此研究人员现已记录了数个世纪的筑巢材料,其中包括人造或经人类改造的物品,如弹弓、鞋子、弩箭和装饰长矛。
在该研究中,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在2008年至2014年间检查了12个巢穴,逐层分析它们,"遵循既定的考古地层学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研究。作者写道:"多亏了胡兀鹫巢穴结构的坚固性及其在西地中海的位置,通常位于洞穴和岩石遮蔽处等受保护的地方,这些地方温度相对稳定且湿度较低,它们充当了天然博物馆,完好地保存了历史材料。"
干细胞牙科
更换缺失牙齿通常涉及牙科植入物、假牙,以及经常需要将捐赠的骨骼异种移植到颌骨中。然而,研究人员正在寻求通过干细胞疗法在患者体内再生缺失骨骼和牙齿的治疗方法。考虑到牙科发育过程的复杂性,一支日本和美国的研究团队最近试图了解更多关于细胞和组织类型(包括牙髓、牙釉质和颌骨形成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在他们的研究中,他们使用基因改造小鼠来了解干细胞最终如何分化形成牙齿和骨骼,发现了一个先前未知的间充质祖细胞群体和一种新的牙根和牙槽骨形成机制。他们发现的祖细胞谱系——一个与牙根发育相关,另一个与牙槽骨形成相关——为理解牙根形成提供了框架,并最终可能导致基于干细胞的再生疗法的发展。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