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 环球医讯 家医百科 科学探索 医药资讯

长期不排便或致大肠癌 这些原因导致肠癌发生

作者: 家医大健康
2016-04-24

内容摘要

长期有便不排可能“憋”出大肠癌。肠道这个通道,可以理解成人体的“加油站”和“下水道”,如果肠道发生堵塞,大便长期滞留在里面,其中多种毒素会被肠道反复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会引起面色晦暗、皮肤粗糙、毛孔扩张、痤疮等。长期如此,肠道中的菌群环境可能会被破坏,从而导致便秘、肛裂、痔疮等一系列肛肠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肠道癌。

长期有便不排可能“憋”出大肠癌。肠道这个通道,可以理解成人体的“加油站”和“下水道”,如果肠道发生堵塞,大便长期滞留在里面,其中多种毒素会被肠道反复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会引起面色晦暗、皮肤粗糙、毛孔扩张、痤疮等。长期如此,肠道中的菌群环境可能会被破坏,从而导致便秘、肛裂、痔疮等一系列肛肠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肠道癌。

3个习惯保你肠道通畅

定时排便:一般在早晨起床后或早餐后最容易产生便意,所以在晨起或早餐后排便是最科学的。尽可能做到定时排便,形成自己的排便“生物钟”。

注意饮食:受便秘困扰的人,主食不要过于精细,多吃粗粮,养成早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睡前喝杯酸奶的好习惯。

脚要舒适:排便时,可在双脚下垫个软垫,促进排便。

健康提示:

憋便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大便不及时排出,水分就会被肠道反复吸收,导致大便干结难排,严重时诱发肠癌。

另外,长期便秘的人同样患肠癌的比率比一般人高,有资料显示,经常便秘的人,诱发癌症的几率比不便秘的人要高出3倍。

肠癌有哪些诱发原因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大肠癌的四个早期信号介绍

(1)便后出血及腹泻,或出现黏液便。

(2)持续l~2周以上的原因不明的下腹疼痛、下坠感。

(3)改变排便习惯,或大便表状变扁、变细、或排便次数增多,或便秘、或排便不尽感。

(4)原因不明的贫血和体重减轻。

上述第一条很重要。便后出血及腹泻常为最早的大肠癌前期症状,也是请肛肠肿瘤科医生检查的最佳时期。可是,以往有许多病人自认为是痔疮或肠炎,而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机会。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肿瘤医院就诊。

相关新闻

一包“龙根”沸腾一座城!2025叠滘龙船漂移大赛收官战燃爆全网
“控近视 兴未来”助力儿童近视防控公益科普北京站活动圆满收官
单亲爸爸的“无价之礼”:3岁白血病儿康复出院!脐血助贫困家庭绝处重生
震惊!猩红热不治疗,3大严重后果等着你
手指长倒刺别忽视,小心引发严重问题!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