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细胞死亡和疾病》期刊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为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全球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流感,其中重症患者大多因肺部炎症失控引发呼吸衰竭。当前常用的抗流感药物,像奥司他韦,正面临病毒耐药性问题,而且对已发生的炎症缺乏直接干预手段。此次研究揭示了流感引发严重肺损伤的关键机制,发现一种名为Gasdermin E的蛋白质如同肺部的“自毁按钮”,其过度激活会加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这一发现首次提出“阻断自毁机制”可能成为新型治疗策略,为高危人群如65岁以上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提供了保护新方向。
Gasdermin E为何被称为肺部“自毁按钮”?
研究团队通过细胞实验发现,在流感病毒感染后,Gasdermin E会被异常激活,致使肺部上皮细胞主动破裂,也就是发生细胞焦亡,同时释放大量促炎因子。这一过程不仅会加速病毒扩散,还会引发全身性炎症风暴,成为流感重症化的核心推手。以感染流感的老年人为例,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衰退,更容易出现Gasdermin E的过度表达,进而面临更高的呼吸衰竭风险。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抗病毒思路,过去的治疗主要针对病毒复制或进行免疫抑制,而靶向Gasdermin E则可直接“关闭”炎症放大器。专家指出,类似机制可能普遍存在于其他呼吸道病毒如新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中,为多病原体共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因改造小鼠实验对药物开发有何启示?
研究团队使用无法合成Gasdermin E的基因改造小鼠进行流感感染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肺部细胞死亡减少40%,病毒载量降低30%,且全身炎症标志物如IL-6、TNF-α显著下降。这一实验证实了靶向该蛋白的可行性,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明确靶点。目前,科学家正探索两类干预路径:一是开发Gasdermin E抑制剂,直接阻断其激活;二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调控相关通路。若小分子药物成功开发,可与现有抗病毒药物联用,形成“双保险”治疗方案。对于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危重患者来说,此类药物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死亡率。
新疗法能给高危人群带来哪些好处,又面临哪些挑战?
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患者如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是流感并发症的高风险群体。新疗法若成功上市,可针对性减少他们的肺损伤风险。例如,通过早期识别Gasdermin E表达水平,医生可提前干预,避免病情恶化。此外,该策略对新冠后遗症如长期肺纤维化的预防也可能具有借鉴意义。然而,药物研发仍面临挑战。Gasdermin E在免疫防御中也扮演着部分正面角色,完全抑制可能削弱机体抗病毒能力。科学家需要平衡抑制强度,避免副作用。同时,临床试验需验证药物对不同病毒亚型的有效性,并评估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这项研究为流感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开辟了新路径,尤其在应对病毒变异和耐药性问题上具有战略价值。尽管距离临床应用尚需数年,但其揭示的“免疫失调干预”理念已为未来医学提供了重要方向。普通读者可关注后续临床试验进展,未来或许能通过疫苗联合靶向治疗,进一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重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