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别胶质瘤中,四级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年发病率约3 - 4/10万,中位生存期14 - 16个月。正规治疗需手术、放化疗和电场治疗等综合手段,但无法根治。而涉事机构的“声动力治疗”,其实就是普通超声治疗,并无肿瘤消融作用。医学文献显示,超声治疗在胶质瘤领域仅辅助止痛或局部消肿,且要和放化疗联用,单独使用毫无临床证据支持。患者术后3个月内是黄金放疗窗口期,若尝试无效疗法错过,生存期可能缩短20% - 30%。该女孩家属称治疗后未再放疗,侧面反映虚假疗法干扰正规医疗。
涉事机构:违规行为大揭秘
这家机构虽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诊疗科目只有康复医学、中医科等,没有肿瘤科资质,属于超范围执业。宣传中“彻底清除肿瘤”等表述违反《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是承诺疗效的虚假宣传。使用的超声治疗机注册用途是浅表组织理疗,无肿瘤治疗适应症,使用也未遵循说明书。其短视频精准投放癌症患者家属,用“胶质瘤克星”等话术制造希望,还通过“家长全程陪同”等弱化风险。而且当前法律对“医疗效果承诺”界定模糊,涉事方可能以“辅助治疗”规避刑事处罚,需完善《广告法》医疗类广告细则。
短视频医疗信息:监管漏洞与防范攻略
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有缺陷,允许无《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账号传播治疗方案。“医疗咨询”账号常以“患者案例”规避审查,实际含诊疗建议。2024年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抽查显示,省内医疗类短视频违规率达37%,涉及虚假宣传等问题。公众可通过三步核验机构资质:一是在国家卫健委官网搜机构执业许可证编号;二是比对诊疗科目与治疗项目;三是在“医政医管”APP确认医生执业注册信息。同时,要警惕“根治”等绝对化表述,正规宣传不会承诺具体生存期延长数据。若遇到问题,可拨打12315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网投诉,还能要求平台提供账号相关证明和证书存档。
重大疾病治疗:科学决策这样做
患者家属做决策时,信息筛选要优先参考国家卫健委诊疗规范文件、三甲医院多学科会诊意见和权威医学期刊研究。评估替代疗法,要让机构提供Ⅲ期临床试验数据和国家药监局批准文件,拒绝“专利技术”等非标准化表述。选医疗机构,肿瘤专科医院优先于综合医院,优先选参与国家癌症中心协作组的机构。还要警惕“特需医疗部”等名称,收费项目要在《医疗服务价格公示》目录内。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时,要明确标注风险提示,保存好诊疗记录作为维权证据。
胶质瘤患者生存本就艰难,非正规疗法是“二次伤害”。公众应“三查三不”,完善法规、强化监管、普及常识,减少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