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男生运动猝死敲响警钟,这些运动安全建议请收好!

国内资讯 / 热点新闻责任编辑:蓝季动2025-11-09 11:00:01 - 阅读时长2分钟 - 699字
南京一名初中男生在运动会后猝死,提醒我们关注运动性猝死与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专家建议增加超声心动图筛查并建立运动风险分级评估体系,确保急救流程标准化。
运动性猝死心血管疾病运动安全超声心动图心脏骤停AED急救流程学校健康体检隐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心肺复苏运动风险家族心脏病史最大心率运动强度
南京男生运动猝死敲响警钟,这些运动安全建议请收好!

2025年11月1日至2日,南京市栖霞区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11月2日上午,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一名初中男生在完成200米比赛后出现头晕症状并向同学索要糖果。该学生在步行过程中突然倒地,现场人员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救护车抵达后将其送医抢救,但最终因心脏骤停不幸离世。据了解,该男生为校田径队成员,此前学校已开展健康调查和心电图检查。

运动性猝死常与潜在心血管疾病相关。例如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等隐性心脏病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可能存在漏诊风险。这类疾病患者在剧烈运动时,因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可能突破代偿阈值,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该男生赛后的头晕症状可能是心肌缺血表现,医学研究显示约30%心脏骤停患者在发病前1小时会出现非特异性前兆症状。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并配合AED除颤可将生存率提升至60%,但现场仅依靠人工按压可能导致肋骨骨折等并发症。

当前学校健康体检存在局限性。常规心电图对隐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存在不足,专家建议对运动量大的学生增加超声心动图筛查,并建立运动风险分级评估体系。数据显示南京中小学AED配置率有待提升,大型运动会现场需保证AED覆盖半径不超过50米,并配备专业急救人员。可参考将AED使用培训纳入体育课程,每学期开展模拟急救演练。

学校需制定标准化急救流程,确保从发现异常到启动急救不超过3分钟,明确教师、校医与120的联动机制。家长可协助建立运动健康档案,记录日常运动强度及异常体征,与学校实现信息共享。运动前建议进行风险自查,包括家族心脏病史等7项内容。运动中心率宜控制在最大心率(220-年龄)的70%以下,出现持续胸痛等危险信号需立即停止运动。

大健康

猜你喜欢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