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是生活中常见的突发状况,很多人遇到时会慌乱。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大部分情况能快速处理;但如果出现危险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
第一招:调整正确体位
突发鼻出血时,先改成身体前倾的姿势,让头部比心脏低一点。这样能让血自然流出来,不会倒灌进喉咙引发呛咳。千万不要仰头,不然血可能流到咽喉,严重的话还会误吸进去,更危险。
第二招:规范鼻翼按压
用拇指和食指一起按住两侧鼻翼,保持中等力度压10-15分钟。按压的时候尽量平静呼吸,最好用手机或者计时器记时间,别自己估摸。有研究说,一直压着比断断续续压止血效果好。这期间别说话、别咽口水,避免震动鼻腔影响止血。
第三招:合理冷敷处理
可以用毛巾裹着冰袋或者冷毛巾,敷在前额或者脖子后面,每次敷15分钟,歇5分钟能再敷。低温能让血管收缩,还能增强血小板止血的作用。要是没有冰袋,用冷藏的金属勺也行,但得注意温度别太低(保持在10℃以上),别冻着皮肤。
第四招:规范填塞操作
如果以上方法不管用,可以用无菌的棉球或纱布,揉成合适的大小,轻轻塞进出血的那侧鼻腔,深度别超过1厘米。要是没有无菌的,紧急情况下可以用开水煮过的脱脂棉代替,但一定要在2小时内取出来,不然容易得鼻窦炎。
危险信号识别
要是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1. 压了20分钟还止不住血;2. 半年内流了3次以上;3. 出血量超过半杯一次性水杯(大概50ml);4. 同时有头痛、看东西不清楚或者耳鸣;5. 正在吃抗凝药。
止血后注意事项
止血成功后24小时内别做剧烈运动,尽量让头抬高点。可以用生理盐水给鼻腔做雾化,房间里的湿度保持在40%-60%比较好。3天内别挖鼻子、别用力擤鼻涕,吃的东西选温凉的流质或者半流质(比如粥、汤),别吃辣的、刺激性的食物。
常见诱因分析
为什么会鼻出血呢?根据数据,主要有这几个原因:1. 环境干燥(秋冬季节发病率比其他时候高45%);2. 高血压(老年患者里62%是因为这个);3. 鼻腔炎症(过敏性鼻炎患者出血风险比普通人高3倍);4. 外伤(小孩里75%是因为碰着撞着);5. 吃抗凝药(出血风险会涨5倍)。
预防性护理措施
如果经常流鼻血,可以试试这些预防方法:1. 每天用保湿软膏涂鼻腔前面;2. 过敏季节来之前做免疫调节治疗;3. 有高血压的人规律测血压;4. 办公室或家里放加湿器,保持湿度50%以上;5. 定期做鼻内镜检查。
还要提醒大家,鼻出血有时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比如研究发现,反复单侧流鼻血和鼻腔肿瘤有明显关系。如果40岁以上,出现持续单侧鼻塞、头痛或者闻不到味道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做影像学检查。总的来说,遇到鼻出血别慌,先按正确方法处理,有危险信号赶紧就医,平时做好预防,就能减少鼻出血带来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