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牙后出现异常疼痛是不少人都遇到过的问题,有研究显示,用树脂材料补牙的患者中,约18%会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齿敏感。这种情况其实是牙齿在“报警”,通常意味着可能存在继发龋、牙髓充血或根尖周炎这三类潜在问题,需要重点留意。
为什么补牙后会疼?
继发龋:补牙材料下藏了新蛀牙
补牙材料和牙齿之间可能会有微小缝隙(约0.1-1微米),变形链球菌这类致龋菌会钻进缝隙,在材料下方形成新的蛀牙。初期几乎没感觉,但当蛀牙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冷热酸甜刺激会让牙本质小管里的液体流动,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这种“藏在下面”的蛀牙,得通过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
牙髓充血:牙神经“受了热刺激”
补牙时用高速钻磨除蛀牙组织,产生的热量可能让局部温度超过40℃,导致牙髓(牙神经周围的组织)突然充血肿胀。充血会让牙髓腔内压力升高,再叠加咬合时的压力,超过牙髓承受的阈值就会疼。有研究发现,牙髓腔压力变化和疼痛感受直接相关。
根尖周炎:细菌扩散到牙根周围了
如果蛀牙突破牙髓屏障,细菌会顺着牙根扩散到根尖周围组织。这里血管丰富,反而会加速感染扩散,引发急性根尖周炎。典型表现是牙齿持续胀痛、咬东西时更疼,严重时会连累脸肿,甚至影响张口——约三分之一患者可能出现邻近组织的继发感染。
怎么查清楚疼的原因?
先通过症状初步定位
- 冷热刺激测试:如果碰到冷热后疼痛超过10秒,可能是牙髓已经出现不可逆损伤;
- 咬合检查:用牙线辅助找到“咬东西疼”的具体牙齿;
- 叩诊评估:牙医轻轻敲牙齿时,如果垂直方向(上下)疼,提示根尖周围可能有病变。
再靠专业手段精准诊断
数字减影成像能检出0.3mm以下的微小继发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可评估牙髓供血状态,牙科显微镜放大200倍能看清材料与牙齿间的微小缝隙漏没漏。这些方法联合使用,能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
疼了该怎么治?
医生会根据病变程度分级处理:
- 浅层继发龋:把变色的牙本质去掉,重新补好牙齿;
- 牙髓保护:用间接盖髓术帮助牙齿自己形成保护层;
- 根尖病变:用显微根管治疗+超声清洗,彻底清除感染物质。
具体方案必须由牙医检查后决定,所有操作都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补完牙后怎么长期维护?
做好4件事,减少再次出问题的风险:
- 用含氟产品强化牙釉质(比如含氟牙膏、漱口水),刷牙后含30秒再吐;
- 饭后用抗菌漱口水,控制口腔内的细菌再生;
- 定期让牙医检查补牙边缘有没有缝隙;
- 选和牙齿弹性差不多的修复材料(避免材料太硬“硌坏”牙齿)。
牙齿是有活性的器官,它的异常疼痛从来不是“小事”。如果补完牙后疼得持续不缓解,一定要早去口腔科就诊——早期干预不仅能减少治疗次数,更能尽量保住牙体组织,维持口腔健康。记住:牙齿的“疼”,都是在提示你该重视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