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人对它的发病原因和是否具有传染性一直存在误解。从医学本质来说,肺癌是体细胞基因突变累积导致的细胞异常增殖疾病,遵循“多阶段致癌”理论,和病毒、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完全是两回事。
肺癌的非传染性科学解析
从流行病学数据看,全球每年新增约220万肺癌病例,从未出现过传染病那样的聚集性传播特征。肿瘤细胞离开人体后很难存活,而且我们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外来的异体细胞,不会让别人的肿瘤细胞在自己体内生长。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可能增加肺癌风险,但这是两种独立的疾病过程——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肺癌是自身细胞突变,二者没有传播关系。另外,长期吸二手烟的人肺癌风险会增加20%-30%,这是因为烟草烟雾中含有70余种致癌物,直接损伤肺部细胞,并不是“被传染”了肺癌。
早期筛查技术进展
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体系中,早发现(二级预防)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针对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吸烟史、家族中有肺癌患者等),推荐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这种筛查的辐射剂量仅为常规CT的1/5(1-2mSv),但对5mm以下的肺结节检出率高达90%以上,能更早发现早期肺癌。如果筛查中发现可疑病灶,PET-CT可以通过代谢信息判断结节的良恶性,而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EBUS-TBNA),诊断准确率超过85%,能明确是不是肺癌。
多学科治疗模式创新
如今肺癌治疗已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分子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1. 手术治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目前早期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早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70%-80%;2. 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疗(SBRT)是不能手术患者的重要选择,能精准聚焦肿瘤,局部控制率达90%;3. 药物治疗:靶向治疗针对EGFR、ALK等驱动基因突变,能显著延长肿瘤不进展的时间(比传统治疗长3-5倍);免疫治疗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方案,让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原来的不足5%提升到15%-20%。
一级预防的科学实践
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1. 烟草控制:吸烟是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戒烟10年后肺癌风险可下降50%,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如贴片、口香糖)能让戒烟成功率提高2倍;2. 环境干预:中式烹饪的油烟中PM2.5浓度可达到室外标准的20倍,建议使用集成灶具并保持厨房通风,减少油烟暴露;3. 氡气防护:氡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地暖建筑容易积累,定期检测室内氡浓度,使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可降低70%的氡暴露量。
2021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显示,通过LDCT筛查发现的肺癌中,85%属于早期(Ⅰ期),及时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2%。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肺癌、做好预防和早筛、积极配合治疗,就能有效应对肺癌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