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胳膊发酸发涨,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小麻烦。多数情况是姿势不对累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生病的信号,得留心。
夜间胳膊不舒服的三个常见原因
1. 肌肉用太狠的“抗议”
连续做高强度运动后,肌肉纤维会有微小损伤,引发炎症。这种疼是身体在喊“该修复了”,好好调理就能缓解。刚疼的时候先冰敷15分钟,48小时后换成40℃左右的热毛巾敷20分钟,再加上慢动作拉伸。
2. 肩膀“老化”的问题
中老年人容易得肩关节粘连,主要是关节囊变僵硬了。据医生观察,大概六成患者晚上疼得更厉害。可以试试双手攥着根长杆子(比如毛巾卷)慢慢往上举,每天做3组,每组10次,强化肩膀周围的肌肉。
3. 颈椎出问题压到神经了
颈椎间盘突出可能压到神经,导致胳膊像过电一样疼。有数据说,颈椎C5/6节段出问题,最容易引起胳膊疼。平时屏幕要和眼睛齐平,每看15分钟手机或电脑,就慢慢活动脖子。
怎么初步判断是什么问题?
可以从三个方面看:
- 看持续时间:早上起来关节硬邦邦的,超过3个月要小心类风湿性关节炎;
- 看动作:肩膀抬到90度(大概平举)时更疼,可能是肩袖伤了;
- 看姿势:侧着睡更疼,可能是肩峰撞击综合征;仰着睡就好点,要考虑神经的问题。
科学应对的办法
疼得厉害时怎么处理
先按照“休息、冰敷、加压、抬胳膊”的原则来,但有些人群要注意——比如糖尿病患者别冰敷,不然会影响手脚的血液循环。
康复期怎么练?
可以做低强度运动,比如蛙泳能锻炼肩膀周围的肌肉,但别做太猛的拉伸。用有支撑力的枕头,让肩膀自然张开10-15度,能促进血液循环。
生活上要调整什么?
多吃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每周吃三次,能减轻炎症反应,让疼得没那么厉害。还要规律睡觉,别熬夜。
怎么预防?
做好这几点,能减少胳膊不舒服的概率:
- 每工作1小时,放松一下肩膀:慢慢把肩膀抬到耳垂高度,再画个半圆放下来;
- 睡前活动肩膀:前后各转10次;
- 调整办公姿势:胳膊肘弯曲到100-110度(大概像端杯子的角度);
- 多吃维生素C,帮身体合成胶原蛋白,保护关节和肌肉;
- 每半年做一次体态检查,看看有没有姿势问题。
如果手麻、手疼之类的异常感觉持续超过2周,一定要去查神经功能。研究说,早处理能让大多数颈椎病患者不用做手术。疼是身体的警告,用科学方法管理,能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