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牙龈肿起小脓包,会觉得是普通口腔炎症,随便处理一下就完了。但其实,牙龈脓包是儿童口腔问题的“信号弹”——它可不是简单的“上火”,往往意味着牙齿内部已经被细菌“蛀”出了深层损伤,最近因为这个问题来医院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牙龈脓包的“幕后原因”:牙根发炎了
孩子蛀牙如果没及时治,烂到深层(深龋)时,细菌会顺着牙本质里的小管钻进牙髓(牙神经)。就像房子地基被慢慢掏空,最后牙根尖周围的组织会发炎、化脓。当脓液没法从牙齿内部排出,就会往牙龈方向“顶”,形成肉眼可见的脓包——这说明感染已经冲破牙根的“防护墙”,开始向外扩散了。
更要注意的是,这个脓包不会“破了就好”。如果没治疗,它会变成“反复流脓的通道”,炎症会慢慢腐蚀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长期不管的话,不仅乳牙没法正常使用,还可能影响下面的恒牙胚发育,以后恒牙容易长歪或长不出来。
孩子牙龈长脓包,医生会怎么治?
根据牙齿损坏程度,医生会选择不同方案:
- 补蛀牙:如果蛀牙还没烂到牙髓,医生会用显微工具清干净腐坏组织,再用和牙齿相容的材料补上——像给牙齿“打补丁”,挡住细菌继续入侵。治疗时会用局部麻醉,孩子不会疼。
- 根管治疗:如果牙髓已经坏死(比如孩子说牙齿不碰也疼,或牙龈反复肿),就得做根管治疗。医生会用细工具清理根管里的感染物质,再用儿童专用糊剂填满——这样能保住乳牙直到自然脱落,不影响恒牙。
- 拔牙:如果牙根烂得太厉害(比如牙根吸收超过一半),没法保留了,就得拔牙。拔完要戴“间隙保持器”,留住牙弓空间——不然旁边牙齿会“挤过来”,恒牙就没地方长了。
在家护理:这些事要做,这些事别做!
去医院前,家长可以先这么帮孩子缓解:
- 正确刷牙:用儿童含氟牙膏,教孩子“斑马线刷牙法”(顺着牙缝上下刷),每次刷够3分钟——别嫌麻烦,这是防细菌最有效的办法。
- 用菌斑显示剂:每周用两次(能把牙齿上的脏东西染成红色),帮孩子把没刷干净的地方(比如牙缝、牙齿侧面)刷到位。
- 含漱护理液:用儿童专用口腔护理液,按说明稀释后含漱,能暂时缓解炎症。
- 调整饮食:多吃纤维高的食物(比如芹菜、苹果),能“摩擦”牙齿表面;少吃黏糊食物(比如软糖、糯米糕),这些容易粘在牙上滋生细菌。
绝对不能做的事:自己挤脓包!乱挤会让感染扩散,尤其是脸上“危险三角区”(鼻子到嘴角的区域)——这里血管和大脑相通,感染可能引发面部肿胀、发烧,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如果挤了脓包出现这些情况,立刻送医院!
预防才是关键:别等脓包长出来再着急
- 定期查牙:每6个月带孩子看一次牙医,做全景牙片检查——能早发现早期问题(比如牙齿上的黑线、牙髓轻微发炎),早处理。
- 留意早期信号:如果孩子说“牙齿有黑线”“喝冷水牙疼”“吃东西咬不动”,赶紧带去看医生。研究显示,早期干预(比如早补蛀牙),治疗成功率能提高80%以上。
- 主动防蛀:两种方法能有效降低蛀牙风险:一是窝沟封闭(把牙齿深窝沟填上,防细菌进入);二是用含益生菌的口腔护理产品(能抑制致龋细菌)。别觉得“乳牙要换”就不管——乳牙健康直接影响恒牙发育,比如乳牙早掉,恒牙会“乱长”,以后可能要戴牙套。
其实,孩子的牙龈脓包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蛀牙没及时治的“后遗症”。不管是乳牙还是恒牙,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最省事儿的办法。平时做好刷牙、定期查牙,就能让孩子少遭“牙龈长脓包”的罪——毕竟,孩子能好好吃饭、开心笑,才是最要紧的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