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人如果出现足跟痛,要留意代谢紊乱可能带来的脚部受力和运动方式变化。临床上,甲亢患者的足跟痛大多和四种问题有关——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还有外伤性损伤。下面从发病原因到处理方法,系统给大家说说。
一、足底筋膜炎:痛的原因和处理
足底筋膜是维持足弓弹性的紧密结缔组织,甲亢患者代谢太快的状态,会加重筋膜的慢性劳损。典型表现是早上起床踩地时,足跟像被针扎一样痛,走5-10分钟后症状会缓解——这是因为晚上筋膜放松了,早上突然牵拉导致微小损伤。
处理建议:急性期用冰敷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炎症;找物理治疗师指导做筋膜牵拉训练;晚上用支具保持筋膜的牵张状态;体重指数超过25的人,要配合减重计划。
二、跟骨骨刺:怎么形成的?怎么干预
骨刺其实是足底筋膜长期被拉得不正常,身体代偿出来的“多余骨头”,影像学检查显示,它的发生率和足弓异常关系很大。约60%的骨刺患者会有走路姿势不对的问题。
干预方案包括:定制矫形鞋垫(通过三维步态分析调整脚部压力分布);保守治疗没效果的试试体外冲击波;或局部打封闭针(糖皮质激素联合局麻药精准注射);只有压迫神经血管或保守治疗完全没用时,才考虑手术切除。
三、跟腱炎:表现和康复
甲亢患者因为肌肉代谢不平衡,跟腱的机械强度会下降,容易得跟腱炎。典型症状是跟腱中段按上去痛,脚踝往上勾(背伸)时疼痛更厉害。
康复要注意:从不动的等长收缩训练,慢慢过渡到离心收缩训练(比如慢慢放下脚跟的动作);超声引导下打富血小板血浆帮助跟腱修复;急性期用踝关节固定支具;运动时戴护踝支具,同时调整运动模式。
四、外伤性损伤:要注意什么?
甲亢患者骨密度降低,轻微外伤就可能导致应力性骨折。临床处理要注意:
影像学检查顺序先拍X线,再做超声,最后做MRI;必要时用定量CT查跟骨的骨小梁参数;根据骨折类型选石膏固定或支具制动;还要监测骨转换标志物,必要时加抗骨质疏松治疗。
五、一步步怎么看病?
建议就诊流程:先拍足部X线,看有没有骨刺或骨折的迹象;用高频超声测筋膜厚度(正常不超过4mm);还不清楚的话做MRI明确肌腱和软组织病变;最后用步态分析指导矫形方案。
六、日常康复护理怎么做?
选前掌垫高5-8毫米的减压鞋;每天冰敷2次,每次15分钟;用毛巾拉伸法(裹住前脚掌往上拉),每天2组、每组10次;超重的人每个月减重不超过1.5公斤;晚上用足弓支撑垫。
七、怎么预防复发?
定期查甲状腺功能,把促甲状腺激素(TSH)维持在正常参考值的低限;选游泳等对关节冲击小的运动;定期查25-羟维生素D水平维护骨密度;如果疼痛超过2周没好,赶紧复诊。
还要提醒大家,足跟痛急性发作时,别自己按摩或热敷,会加重水肿。最好找内分泌科调甲状腺功能,骨科做针对性物理治疗。系统干预后,大多数人3-6个月能明显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