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龋齿简单说就是补过牙的地方,在修复体(比如补牙材料)边缘或下面又新长出来的蛀牙,和第一次长的蛀牙(原发龋)表现不太一样。想要处理它,得综合看蛀牙烂的深度、牙髓(牙神经)的状态好不好,还有平时口腔卫生怎么样,这样才能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
蛀牙深浅对应不同治疗方法
根据蛀牙烂的程度,医生会用阶梯式的方法处理:
- 只坏到最外层牙釉质:这种继发龋只是修复体边缘有点发白(像粉笔颜色),不用太担心。医生会用微创方法加显微镜清理坏的部分,再用流动性好的树脂材料重新补,成功率能超过92%。
- 坏到牙本质浅层(里面软一点的部分):这时候得测测牙神经有没有活力,比如用冷热刺激试试。如果牙神经状态稳定,会先用间接盖髓的方法保护神经,分步骤用玻璃离子垫个底,再用复合树脂补上。
- 快碰到牙神经了(距离小于0.5mm):这时候得拍锥形束CT看看会不会露神经。医生可能选直接盖髓保护神经,也可能得抽牙神经(牙髓摘除术),得结合你疼不疼、能不能按时复诊来决定。
怎么判断牙神经有没有不可逆损伤
如果有下面这些情况合在一起,可能说明牙神经已经坏到没法恢复了:
- 自己突然疼,疼超过15分钟还没好;
- 喝冷水或吹冷风后,疼超过30秒才缓解;
- 咬东西时,能明确感觉到某个牙在疼;
- 牙龈靠近牙根的地方长了小脓包。 医生会用电活力测试和血氧监测帮忙判断,如果刺激阈值低于8μA,而且血氧下降超过15%,可能就得做根管治疗了。
现在根管治疗有哪些新技术
现在治牙神经有三个重要突破:
- 显微镜+超声工具:用手术显微镜配合超声尖,能精准找到根管口的特殊结构,清理得更干净,比以前清除率高40%;
- 机器驱动的镍钛器械:用带扭力控制的马达带动器械,预备根管的速度比手快3倍,器械断在里面的概率降到0.3%以下;
- 有修复作用的材料:像MTA(三氧化矿物凝聚体)、生物陶瓷这类糊剂,能促进牙骨质再生,帮助牙齿恢复。 根管治疗后得遵循“三明治”原则:6周内做全冠修复(比如烤瓷牙),从外面(冠方)和里面(根方)双重密封保护。治疗后3、6、12个月要定期复查,用数字减影技术看根尖周围骨头有没有变化。
怎么预防继发龋齿
预防得从多个方面入手:
- 认真清洁:用双头牙刷加牙间刷,每天仔细刷修复体边缘的地方,别让脏东西堆着;
- 用对产品:用含氟牙膏(1450ppm)早晚刷牙,每周用2次氯己定漱口水;
- 改变习惯:少在两顿饭之间吃酸的东西,比如可以试试“酸的食物+碱的食物”交替吃(比如吃完橘子再吃口馒头)。 还要定期做龋齿风险评估,如果唾液里的变异链球菌太多(超过10⁵CFU/mL),得加强专业涂氟。
用数字化方法监测
现在可以用激光荧光检测仪(比如DIAGNOdent)定量测蛀牙情况:
- 0-15:健康;
- 16-24:早期蛀牙;
- ≥25:中重度坏牙。 补完牙每3个月测一次,如果数值变化超过15%,就得赶紧复诊。用数字影像存起来,能画出每个人蛀牙发展的曲线,给医生判断提供依据。
总的来说,继发龋齿虽然是补过牙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但只要早发现、选对治疗方法,再做好日常清洁、用对防护产品,加上定期监测,就能有效控制。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补过牙的地方,有疼、肿或者刷牙出血的情况,赶紧找牙医看看,别等小问题变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