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很常见的急症,简单说就是脑血管堵了或者破了,导致脑组织没法正常供血。我国每年每10万个人里,大概有200到300人会得脑卒中,它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大概70%的卒中是能通过规范预防避免的。
典型症状识别要点
脑卒中的早期预警信号有明显特征,推荐用FAST原则快速识别:
- 面部不对称(Face):单侧脸没力气,嘴角往下垂,不用力的时候两边脸看起来不一样
- 肢体无力(Arms):一只胳膊没力气,平举的时候抬不起来,腿受累的话走路姿势会不对
- 言语障碍(Speech):说话含糊不清,或者别人说的话听不懂
- 及时就医(Time):出现这些情况要马上打120叫救护车,别自己打车或者开车去医院,容易耽误时间
还要特别注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它的症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就会缓解,但接下来3个月里得脑梗死的风险有10%到20%,所以就算症状好了,也得赶紧去做脑部的影像检查。
急诊救治关键环节
急性期处理要按照科学指南来,关键环节有这几个:
- 院前急救管理:急救人员会先做意识和神经功能的评分,扎上输液管,监测心跳、血压这些生命体征
- 影像学检查选择:头颅CT平扫是首选,要在25分钟内做完,能快速看出是出血还是缺血;如果怀疑是缺血性卒中,还要加做CT血管成像(CTA)
- 溶栓治疗窗:静脉溶栓要在发病4.5小时内做,得先做CT确认没有脑出血;如果是血管内治疗,时间可以延长到24小时,但得做CT灌注成像看看缺血的范围
分型治疗策略
要根据脑卒中的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 缺血性卒中:占80%到85%,常用的治疗是静脉溶栓或者通过导管把血栓取出来
- 出血性卒中:如果是基底节区出血超过30毫升,可能要做手术清血;脑室出血的话可以放管子引流
- 特殊亚型处理:如果是脑静脉窦血栓,要抗凝治疗;动脉夹层的话可能要放支架
康复治疗实施规范
康复治疗的时机和方法很重要:
- 早期康复(发病后24-48小时):生命体征稳定后就可以开始活动关节,预防腿部静脉血栓
- 功能恢复期(2-6个月):会用Brunnstrom分期训练,结合PNF技术(一种促进神经肌肉恢复的方法)
- 后遗症期管理(6个月后):可以用矫形器帮忙走路,严重的话可能要做切断部分脊神经的手术来改善肌肉紧张
有科学证据表明,规范康复能让60%的患者重新自己走路,但要注意训练强度,一次别超过45分钟。
二级预防体系构建
二级预防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 血压管理:用动态血压监测来调整用药,目标是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 抗血小板治疗:有些患者需要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持续21天
- 血脂干预:用他汀类药物把坏胆固醇(LDL-C)降低50%以上,或者降到1.8mmol/L以下
- 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推荐DASH模式(高纤维、低钠、低脂),每周要做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
- 定期监测:每6个月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有房颤的患者要多监测凝血功能
特别提示:4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脑血管功能检测,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每季度要评估一次卒中风险。
总的来说,脑卒中虽然危险,但早识别、早治疗、规范康复和预防能大大降低风险和残疾率。记住FAST原则,出现症状马上叫救护车,平时注意控制血压、血脂,改变生活方式,就能有效预防卒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