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人体最精密的“指挥中心”,但也可能面临各种疾病威胁。神经外科主要负责诊治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的器质性病变,其中最常见的是脑肿瘤和颅脑损伤。
脑肿瘤按起源分两类:一类是原发性,源于神经组织本身;另一类是转移性,由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原发性脑肿瘤中,神经上皮性肿瘤占比最高。比如胶质母细胞瘤,它来自星形胶质细胞,恶性程度高、生长快、容易浸润周围组织,患者五年生存率不到5%;而脑膜瘤大多是良性的,但可能长多个或者压迫重要功能区,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更常见。转移性脑肿瘤常来自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约20%-4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出现脑转移。
神经外科的核心诊疗范围包括五大类:1)颅脑损伤救治,比如闭合性或开放性的头部创伤;2)脑血管疾病干预,像动脉瘤栓塞、动静脉畸形切除这类手术;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切除,不管是大脑幕上、幕下还是脊髓的肿瘤都能处理;4)功能神经外科治疗,针对帕金森病、癫痫、三叉神经痛这些影响功能的疾病;5)先天性畸形矫正,比如脑积水、脊髓栓系综合征等。
颅脑损伤的急救特别强调“快”。比如硬膜外血肿患者,6小时内手术清除血肿能大大提高恢复效果,耽误了可能引发脑疝;但约80%的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比如脑震荡)可以保守治疗,关键是要动态监测。医生通常建议,头部受伤后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要立刻做头颅CT:头痛越来越重、呕吐、意识不清、手脚麻木等。
脑肿瘤治疗需要多个学科一起配合。显微外科手术还是首选方案,现在有术中神经导航、术中MRI等技术,能精准定位肿瘤;如果肿瘤长在功能区(比如管语言、运动的区域),可以做清醒开颅手术,同时用术中皮层电刺激监测,避免损伤重要功能。放射治疗里,立体定向放疗(比如伽马刀)适合直径小于3cm的残留病灶;近年来,电场治疗(TTF)联合化疗的方案,让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到了20.9个月。
做好预防能降低神经外科疾病的风险。比如骑车、滑雪等高危活动时规范戴头盔,能减少70%以上的颅脑损伤风险;4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检测和颈动脉超声,能早期发现动脉狭窄等问题;饮食上,多吃深海鱼、亚麻籽这些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神经元的膜流动性。如果突然出现剧烈头痛,还伴随看东西异常、说话不清楚或者一侧手脚无力,要在1小时内做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外科疾病往往来得突然、进展快,大家要掌握基本的识别知识。如果出现持续头痛伴呕吐、意识变差、癫痫发作,或者手脚无力、说话不清等局灶性神经症状,要立刻去医院。日常要注意预防头部受伤、定期做神经系统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早筛查、规范治疗才能提高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