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牙齿表面能看到明显的缺损时,往往说明龋齿已经发展到不同阶段了。现代牙科把龋齿的发展分成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都不一样。
怎么判断龋齿发展到哪一步?
医生通常会用肉眼看、探针碰,再结合冷热刺激测试(比如用冷水或热牙胶试试牙的反应),来初步判断龋齿有多深、牙髓有没有受影响。早期龋齿只伤到牙釉质(牙齿最外层的硬壳),看起来是白白的、像粉笔一样的斑点;到了中龋,病变会深入到牙本质浅层(牙釉质下面的层),牙齿上可能会有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深龋就快碰到牙髓(牙齿里面的神经和血管)了,这时候得拍牙片看看剩下的牙本质有多厚。
浅龋:不用补牙,保守治疗就行
如果龋齿只伤到牙釉质,首选不用钻牙的保守治疗。局部涂氟能让牙齿表面的羟基磷灰石变成更坚固的氟磷灰石,硬度能提高30%到40%。研究发现,规范用含氟产品加上再矿化剂,能让早期龋齿的发展速度减慢65%。这个阶段的治疗需要医生用专业方法涂氟,之后每3到6个月复查维护一次。
中龋:微创补牙,尽量保留好牙
如果龋齿伤到牙本质,医生会用“选择性去腐”的方法——只去掉烂的牙体组织,尽量保留好的。现在补牙讲究“贴合牙齿本身的受力”:前牙用抛光效果好的复合树脂(补完能保持98%的光滑度,看起来自然),后牙窝沟(牙齿表面的凹陷)用能释放氟离子的玻璃离子材料。新的生物活性玻璃材料能让补牙后的“微渗漏”(细菌钻进补牙材料和牙齿之间的缝隙)减少40%左右,还能促进牙本质桥(牙齿自己长出来的修复层)形成。
深龋:先护牙髓,再补永久牙
深龋快碰到牙髓了,得分步治疗:先在龋洞底用氢氧化钙之类的材料“盖髓”(保护牙髓),等6到8周牙齿自己长出修复性牙本质(一层保护牙髓的屏障),再补永久的材料。新的钙硅基材料保护牙髓的成功率能到92%。用分层垫底(一层一层铺材料)加上有弹性的树脂材料,能让补完牙后敏感的几率降到5%以下。
现在牙科有哪些新技术?
数字化口内扫描能做到0.02毫米的精度,扫出牙齿的3D模型;激光龋齿检测仪还能量化测出来牙齿脱矿(开始烂的早期表现)有多严重。AI辅助诊断系统能通过学习大量病例,给医生提供适合个人的治疗建议。数据显示,早期干预加上数字化导板(精准定位的工具),治疗成功率能到95%,二次补牙的几率下降60%。
怎么系统预防龋齿?5点要做到
建立5维防护体系能有效降低龋齿风险:
- 用巴氏刷牙法(刷牙齿和牙龈交界的地方,小幅度转圈)加含氟牙膏,每天刷2次,能让牙齿再矿化(自己修复)30%以上
- 用牙线清牙缝,能减少80%的邻面龋(牙缝里的龋齿)
- 每年找医生涂2到4次氟,能降低45%的新发龋齿风险
- 12到14岁的孩子做第一恒磨牙(后面的大牙)的窝沟封闭,能防85%的窝沟龋
- 记一下自己吃了多少酸性食物(比如碳酸饮料、果汁、醋),控制摄入频率,让口腔pH值保持在5.5以上(低于5.5牙齿会脱矿)
龋齿治疗得根据龋洞深浅、患者年龄、牙髓情况来定个性化方案——浅龋能保守治疗,中深龋就得补牙了。现在牙科材料越来越好,治疗成功率很高,但最关键的还是早期发现和预防。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结合自己的龋齿风险,建立动态的防护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