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上长了黄豆大小的鼓包,很多人以为是暂时的炎症,没当回事。但如果这个鼓包不红不肿也不太痛,很可能是根尖周炎的典型表现——它提示牙齿内部有持续的感染源,得及时找牙医处理。
根尖周炎是怎么发展来的
蛀牙、牙隐裂或者外伤导致牙体损坏时,细菌会趁机钻进牙髓。牙髓里的炎症会突破根尖孔,脓液在封闭的牙槽骨里越积越多,最终穿破骨膜和牙龈,形成一个排脓的“小通道”(也就是牙龈上的鼓包或瘘管)。这个过程中,通常还会伴随牙齿被碰到就痛、咬东西酸软无力的感觉。
哪些情况会加重感染扩散
- 蛀牙越烂越深:深蛀牙洞会让细菌持续侵入牙髓,加速感染进程;
- 牙齿受伤:咬硬东西导致牙釉质裂了缝,细菌很容易从裂缝里“钻进去”;
- 严重牙周病:重度牙周炎会形成超过5毫米深的牙周袋,里面容易藏细菌,引发感染。
根管治疗是怎么清感染的
如果是根尖周炎引起的牙龈鼓包,得通过规范的根管治疗解决:第一步是“根管预备”,用专门器械把根管里的坏死组织和细菌膜清干净;第二步是“化学消毒”,用次氯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制剂杀灭残留细菌;第三步是“三维充填”,用热牙胶严密封闭根管,防止再次感染。
什么时候要赶紧去看医生
出现这些情况别拖延:
- 牙龈鼓包超过7天还没消;
- 对应的牙齿咬东西痛、对冷热敏感;
- 脸肿了,两边不对称;
- 发烧、浑身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
日常怎么防口腔问题
- 每天用牙线清理牙齿缝隙,别让食物残渣藏在里面;
- 用含氟牙膏刷牙,增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
- 每半年做一次口腔全景检查,早发现小问题;
- 吃东西别总用一边牙嚼,避免单侧牙齿“太累”;
- 有夜磨牙习惯的人,及时戴防护牙垫保护牙齿。
特殊人群要更注意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弱,口腔炎症可能影响血糖控制;孕妇如果有口腔感染,炎症因子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这些人如果牙龈出现鼓包等异常,一定要尽早找医生评估,别等问题变严重。
总之,牙龈上“不疼不痒”的鼓包不是小事,它是牙齿内部感染的信号。及时就医清除感染源,再做好日常防护,才能避免口腔问题越拖越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