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排列不齐的矫正方案得“量体裁衣”,每个人情况不同,方案也不一样。其中常说的“邻面去釉”(俗称“磨牙”)要不要做,不是随便定的,得结合牙列拥挤程度、咬合关系还有面部美学等因素综合判断。下面从医学角度讲清楚关键的判断标准和注意事项。
不用邻面去釉的情况
如果牙列拥挤程度在1-5毫米之间,通常不用磨牙齿,通过调整牙齿倾斜角度就能排齐——就像重新摆放家具挤一挤腾出空间,医生会用托槽给牙齿施加力量,让牙齿顺着牙槽骨慢慢移动。这种情况适合:
- 轻度牙齿扭转:单颗牙旋转角度不到30度;
- 牙弓形状异常:通过扩大牙弓(把牙弓撑宽一点)获得额外空间;
- 垂直向咬合问题:比如前牙太翘或后牙没长够,调整这些就能腾出间隙。
需要邻面去釉的情况
如果牙列拥挤超过6毫米,或咬合问题复杂,就得通过邻面去釉创造空间了。这种技术只磨掉牙齿表面0.2-0.3毫米厚的牙釉质(差不多指甲盖厚度),主要适合:
- 中重度拥挤:牙齿总宽度比牙弓能容纳的长度多6毫米以上;
- 深覆合伴拥挤:上下前牙咬得太深(覆盖超过3毫米),同时没空间排齐牙齿;
- 牙齿比例失调:个别牙齿太宽,导致旁边牙齿挤在一起。
专业评估要做3件事
想确定要不要邻面去釉,得做系统性检查:
- 拍片子:用全景片(看全口牙齿和牙根)分析牙根形状,用侧位片(侧面拍的片子)测头骨与牙齿的关系;
- 做模型:做石膏模型量牙弓的长度和宽度;
- 动态模拟:用数字化技术模拟牙齿移动轨迹,提前看效果。
选矫正方案的3个要点
- 隐形矫正的适用范围:轻中度病例效果好,复杂情况得配合邻面去釉;
- 个体差异:牙槽骨发育得好不好,决定牙齿能移动多少;
- 效果看医生:治疗效果主要靠医生经验,不是看用什么器械。
治疗期间要注意3件事
- 饮食:别吃黏的东西(比如口香糖、糯米糍)粘托槽;硬的食物(比如苹果、排骨)切小块吃;
- 清洁:用正畸牙刷+牙线清理托槽周围,冲牙器帮忙冲缝隙里的残渣;
- 应急:托槽掉了别扔,保存好及时找医生重新粘。
关于邻面去釉的3个误区
- 伤牙齿强度?只磨表面牙釉质,不碰里面的牙本质和牙髓,不影响牙齿结实;
- 会敏感?现在用水冷钻石磨头,术后敏感的人不到5%;
- 留痕迹?磨的地方会自己形成光滑釉质面,长期用没问题。
选医疗机构的3个标准
- 设备:得有锥形束CT这种数字化诊断设备;
- 医生:要选专门学过正畸专科培训的;
- 方案:好的方案得有几种治疗选项对比。
矫正后保持器要这么戴
主动治疗结束后,保持器一定要戴对:
- 初始阶段:全天戴6-12个月;
- 过渡阶段:晚上戴1-2年;
- 长期维护:成年前间断戴,等牙槽骨稳定了再停。
总之,牙齿矫正要不要邻面去釉,得通过专业检查综合判断,选对医生、做好治疗期护理和术后保持,才能既排齐牙齿,又保证长期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