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塌房"竟是牙周炎惹的祸?这些信号别忽视!

健康科普 / 身体与疾病2025-11-12 12:33:5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19字
通过解析牙周炎与牙根损伤的关联机制,系统阐述疾病预警信号、科学应对策略及日常防护要点,帮助读者建立完整的口腔健康管理方案,掌握延缓牙槽骨流失的实用技巧。
牙周炎牙根损伤牙槽骨吸收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菌斑口腔护理洁牙技术饮食管理预防医学
牙根"塌房"竟是牙周炎惹的祸?这些信号别忽视!

咬苹果时突然牙齿发酸软,或者刷牙时牙龈有点渗血——这些平时没在意的小状况,说不定是牙周炎在“报警”。牙周炎是影响全球一半成年人的慢性炎症,它对牙根的伤害藏得深、发展慢——一开始可能就有点不舒服,慢慢拖下去可能会让牙根断裂,后果挺严重的。

牙根损伤机制:从牙槽骨吸收谈起

牙根像树扎根在土里一样,埋在牙槽骨里,牙槽骨就是牙齿的“地基”。当牙龈下面堆了牙菌斑,这些细菌团的代谢废物会慢慢腐蚀牙周韧带和牙槽骨。这就像慢慢挖空牙根周围的“地基”,牙槽骨越来越少,原本被包着的牙根就露出来了。医生观察发现,当牙槽骨被吸收掉牙齿长度的三分之一时,牙齿可能就会松动。
研究还发现,牙周炎患者的牙根吸收得比健康人快很多。炎症产生的物质不仅让牙本质变脆、容易折,还打乱了牙周组织自我修复的平衡。两种情况加起来,就算正常吃饭咬东西,牙根也容易出现小裂纹,严重的话可能得拔牙。

早期识别:多维度自查方法

牙周炎发展的时候往往没什么明显感觉,大概40%的人第一次去看医生时,牙槽骨已经中度吸收了。教大家几个自查方法:

  1. :看看牙龈边缘是不是暗红色,牙缝间有没有出现三角形的空隙(这是牙龈乳头萎缩了);
  2. :用舌尖轻轻碰牙齿,有没有晃动感;刷牙时牙刷是不是容易卡进牙龈沟里;
  3. :早上起来嘴里有没有一直散不去的味道,普通漱口也消不掉;
  4. :咬硬东西的时候牙会不会敏感,吃饭嚼东西的效率是不是明显变低了。
    如果发现牙龈明显缩回去,或者牙齿松动超过正常范围(正常牙齿松动度不到0.25毫米),一定要及时去看牙医。

综合治疗:多维度干预策略

对付牙周炎得用系统的治疗方法:

  1. 基础治疗:定期做超声波洗牙(建议每6到12个月一次),再用根面平整技术把牙龈下的菌斑清干净;
  2. 局部用药:局部用含氯己定的抗菌产品,它能慢慢释放药效,保持牙周袋里的有效浓度;
  3. 改习惯:用正确的改良巴氏刷牙法,再用牙线、牙间隙刷这些工具把牙缝里的菌斑清干净;
  4. 补营养:适当补点维生素C和钙D,具体怎么补要听医生的。
    临床指南建议分阶段治:轻度的以基础治疗为主,中重度的可能要加辅助治疗。治疗得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量身订做。

日常防护:构建口腔健康屏障

日常防护要抓住三个重点:

  1. 管嘴:少吃精制糖(比如蛋糕、奶茶里的糖),多吃含多酚的食物(比如茶叶、葡萄、蓝莓),多酚的抗氧化作用能调节炎症反应;
  2. 改习惯:别只用一边牙吃饭,选刷毛直径不超过0.15毫米的牙刷,刷牙力度要轻(不要太用力);
  3. 辅助护理:可以试试用生理盐水漱口,或者用含天然成分的口腔护理产品。
    特殊人群要更注意:糖尿病患者得严格控血糖,孕妇要多做口腔检查。如果牙敏感,可以用专业的脱敏产品,原理是堵住牙本质小管。

重点人群:针对性防护措施

重点人群要针对性防护:小朋友要注意乳牙替换的情况,上学的孩子定期做口腔检查;戴牙套的人要用专用的清洁工具(比如正畸牙刷、牙线穿引器);老人要小心假牙压迫导致的继发性牙周炎。不同治疗阶段要配合对应的口腔护理方法。

牙周炎是慢慢发展的慢性病,得一直防护才能保住牙周健康。养成科学的口腔护理习惯,再配合医生的专业治疗,就能稳住牙周组织,让牙齿长期能用。

大健康

猜你喜欢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