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牙周炎的人都会问:“我得了牙周炎,要不要做根管治疗啊?”其实答案很明确——单纯的牙周炎一般不用做根管,只有当牙周炎症波及牙神经(牙髓),或牙齿本身有其他问题时,才需要考虑。今天就把牙周炎和根管治疗的关系讲清楚,帮你明白该怎么判断、怎么治。
牙周炎的本质:细菌搞出来的“牙周小炎症”
牙周炎是口腔细菌失衡引发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龈与牙齿间形成“牙周袋”,甚至牙槽骨被吸收。像牙龈卟啉单胞菌这类致病菌,会破坏牙周的免疫保护,引发局部发炎。但关键要记住:单纯牙周炎只影响牙周组织,牙神经通常是健康的——这也是大部分牙周炎患者不用做根管的核心原因。
根管治疗的适用范围:只治“坏到没法救”的牙神经
根管治疗是解决牙神经已不可逆损伤的问题,只有两种情况需要考虑:
一是牙周炎症冲破牙齿根尖的小孔,直接影响牙神经;二是牙齿本身有深蛀牙、隐裂等问题,导致牙神经受损。比如有些牙周与牙神经同时出问题的患者,牙齿内部有微小裂纹,这时得同时清牙周细菌和做根管。但一定要让医生通过冷热测试、电活力检测等专业方法,确认牙神经真的坏了,才能做根管——别自己瞎猜!
治疗方案怎么选?看“牙周+牙神经”的状态
单纯牙周炎:四步就能控制
如果只是单纯牙周炎,不用碰牙神经,做好这四步就行:
- 清走细菌和结石:用超声龈下刮治+空气抛光,把牙根表面的牙结石、细菌膜清干净——超声靠高频振动“震”掉脏东西,空气抛光用气流冲掉微小残留,双管齐下。
- 局部用抗菌药:在牙周袋涂氯己定类抗菌制剂,抑制菌斑再生,但要听医生的话控制使用时间。
- 用“缓释药”维持:在牙周袋放能慢慢释放药物的制剂,让药效更持久。
- 在家好好护理:用改良巴氏刷牙法(顺着牙缝刷),配合牙缝刷,每天用菌斑显示剂自查——正确方法+辅助工具,能有效控制日常细菌堆积。
联合病变:牙周基础治疗后再做根管
如果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有根尖周围持续阴影或牙神经坏死,就得做显微根管治疗。显微超声技术能清掉根管里的钙化物质,用生物陶瓷材料填满,提高治疗成功率。
出现这5个信号,赶紧查牙神经
如果有牙周炎的同时,出现以下情况,说明牙神经可能被影响了,要及时就诊:
- 冷热刺激后牙疼超过10分钟不缓解;
- 牙齿颜色变灰暗,没法恢复;
- 咬东西时某颗牙突然尖锐疼;
- 牙龈反复长“脓包”,旁边牙齿都好;
- 牙根尖位置摸起来像按乒乓球一样软。
日常护理别踩坑:3个误区要避开
- 不用过度焦虑刷牙:横着刷会把牙颈部刷出楔状小坑,反而更易堆细菌——用巴氏法,别横着用力。
- 别依赖漱口水:长期用含酒精漱口水会破坏口腔菌群平衡,根据自身情况选合适的,别天天用。
- 别乱掏牙洞:用牙签等硬东西掏,会弄伤牙周组织——牙缝用牙缝刷或牙线更安全。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定期检查是关键
每6-12个月做一次牙周检查,能早期发现牙周炎苗头;如果牙周袋深度≥4mm,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专业维护。轻度牙周炎只要规范治疗,完全能控制住,不用怕。
总的来说,牙周炎要不要做根管,核心看牙神经有没有被影响。单纯牙周炎好好清细菌、做护理就能控制;如果牙神经坏了,就得结合根管。平时记住正确护理、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才能守住牙齿健康——毕竟牙齿要陪我们一辈子,得好好爱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