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可能是心脏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现代医学发现,心脏与牙齿的神经信号存在“共用通道”——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代谢物会刺激自主神经末梢,通过胸交感神经节传递到脊髓,而牙齿传入神经的信号也会经过这段脊髓,导致大脑可能把心脏的危机误判为牙痛。
两种牙疼的特征差异
普通牙疼很好“定位”,通常是牙本身或牙周有问题,疼起来能明确指出“哪颗牙在疼”,范围小、位置准。但心源性牙疼不一样,有这几个特点:
- 疼痛扩散,像“窜着疼”,找不到具体哪颗牙;
- 多累及下颌牙,可能左右交替疼;
- 常跟着胸闷、出冷汗、呼吸急促这些全身症状;
- 运动或劳累后加重,休息一会儿能缓解;
- 吃常规止痛药没效果。
研究发现,部分心肌缺血患者发病前会出现非典型症状,牙疼就是重要预警,而且女性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更高,可能和女性自主神经更敏感有关。
紧急识别与处置要点
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立即找医生:
- 牙疼超过15分钟,还找不到明确的牙科原因(比如没蛀牙、没牙龈肿);
- 跟着左臂麻、恶心呕吐、浑身没力气这些症状;
- 剧烈运动、生气或情绪波动后突然牙疼;
- 用了常规血管活性药物也没缓解。
鉴别关键看“疼痛传导”:心脏引起的痛常像“一条带子”从胸口往下颌串,而单纯牙疼不会连累胸口。要确诊需要做心电图、查心肌酶这些专业检查,急诊医生会先通过疼痛的“走法”初步判断。
预防与早期识别策略
4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要定期查心血管。日常可以用“疼痛自检三步法”快速判断:
- 定位检查:用手按疼的地方,如果能明确“就是这颗牙”,大多是牙的问题;
- 看诱发因素:嚼东西会不会加重疼?如果会,更可能是牙科问题(比如蛀牙、牙周炎);
- 记伴随症状:如果牙疼时还有心跳快、头晕、胸口闷,立刻去医院。
特别要强调:突发牙疼一定要尽早做心电图!医学研究显示,及时识别心脏源性牙疼并启动救治,能大大改善预后。大家要记住“时间就是心肌”——早一分钟就医,就能多保一分心脏健康,别因为“以为是牙疼”耽误了最佳时机。
总之,牙疼不都是“牙的事儿”,也可能是心脏在“报警”。学会区分两种牙疼的差异,出现危险信号立刻找专业医生,才能避免把“心脏求救”当成“普通牙疼”,守住健康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