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时发现牙龈根部有异常白圈,其实和口腔局部问题、全身健康都有关系。搞清楚背后的原因,才能正确应对。
白圈是怎么来的?
牙龈原本是粉红色,因为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如果局部血流不通,或者全身状态不好,血红蛋白带的氧不够,牙龈颜色就会变异常——这和手脚冰凉发白的道理差不多。具体原因主要有三类:
1. 局部被压到了
戴的假牙(比如烤瓷牙冠)边缘如果压到牙龈,是常见原因。有些戴烤瓷牙的人嚼东西时,牙龈会被压出印子,就是因为血管被压,暂时血流不过去了。另外,牙齿挤在一起、咬合时咬得太用力,也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如果长期被压,还可能引发慢性缺血。
2. 全身营养或代谢有问题
有数据显示,缺铁性贫血(比如铁吃太少)的人里,约65%会有牙龈发白的情况,还常伴着头晕、没力气。甲减、糖尿病这类代谢病患者,也容易有这种口腔黏膜变化。
3. 温度刺激
冷刺激会让血管收缩,牙龈暂时发白。像滑雪教练这类常待在户外的人,约38%会因为温度变化出现牙龈颜色波动。长期待在低温环境里,还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的稳定性。
自己先查查:这白圈要不要紧?
发现牙龈有白圈,可以按这几步先评估:
1. 看持续时间
如果是暂时的,大多和吃的东西温度有关,一般3天内会自己好;如果一直有或者反复出现,得考虑是不是病理性的。
2. 看有没有其他症状
如果同时有牙龈出血、长溃疡、自己疼的情况,可能是牙周组织受伤了;如果还伴着脸色苍白、心跳快,要同时去内科检查。
3. 找风险因素
先看看是不是假牙压的、牙齿排列乱;再想想自己吃的东西够不够营养,有没有基础病。
该怎么应对?
日常先做好这几点
- 用接近体温(38℃左右)的温水刷牙,减少温度刺激;
- 用软毛牙刷,别太用力刷,避免弄伤牙龈;
- 每天吃200克深色蔬菜(比如菠菜、羽衣甘蓝)补点铁;
- 戴活动假牙的人,每天摘下来6小时以上,让牙龈血液循环好点。
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拖着,及时找口腔科医生:
- 白圈越变越大;
- 牙龈上长了结节状的小疙瘩;
- 一直长口腔溃疡不好;
- 出血量比平时多一半以上。
到医院后,医生可能会用这些方法检查:比如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局部血流速度,用牙周探针查牙周袋有多深,查血常规看有没有全身疾病,或者做组织病理检查区分特殊病变。
平时怎么预防?
1. 注意温度
吃饭前先用舌尖试试温度,别让超过60℃的热食、0℃以下的冷饮直接碰到牙龈。
2. 给牙龈“松绑”
戴活动假牙的人,每顿饭后摘30分钟,摘下来的时间至少是戴的时间的1/5(比如戴10小时,就得摘2小时)。
3. 补点对血液循环好的营养
每周吃3次深海鱼(比如三文鱼、鲭鱼),每天保证250毫克Omega-3脂肪酸,能帮着改善微循环。
什么时候必须去医院?记住“3-5-7”法则
- 持续3天没好,就得启动就医程序;
- 评估5个危险因素:假牙情况、牙齿排列、吃的东西、有没有基础病、是不是常接触不好的环境;
- 3天内要完成第一次专业检查。
注意:自己用活血的外用药可能会加重黏膜损伤,所有治疗都得听口腔科医生的。
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关系很近,牙龈颜色变了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早期信号。学会科学自检和预防,再定期做口腔检查,既能保护口腔健康,还能早发现全身疾病的苗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