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鼓包别大意!这可能是牙周脓肿在报警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11-11 10:41:32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02字
牙周脓肿是口腔常见急症,需及时处理防止感染扩散,详解应急处理方案、科学护理要点及预防策略,帮助您掌握关键应对措施
牙周脓肿牙龈肿包口腔感染牙周治疗抗生素使用牙石清除炎症控制脓肿引流牙周袋口腔护理
牙龈鼓包别大意!这可能是牙周脓肿在报警

当牙龈突然鼓出硬币大小的肿包,还带着跳痛、嚼东西不舒服时,很可能是牙周脓肿在捣乱。这种炎症藏在牙周袋深处,就像口腔里的“小火山”,要是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颌骨骨髓炎这类严重问题。据研究,35岁以上的人里,有近一半(47.2%)都受过牙周病困扰,可很多人对牙周脓肿的防治还是一知半解。

应急处理:先做这3件事缓解不适

  1. 局部冲洗:把细菌“冲出去”
    立即用温盐水(37℃左右,和体温差不多)和专门的口腔含漱液交替冲洗牙龈沟,就像疏通下水道一样,把里面的细菌和脏东西冲出来。注意水温别太凉或太热,不然会加重疼痛。家用冲牙器别开太大劲,选中等压力(50-90psi),不然可能伤到脆弱的牙周组织。
  2. 冷敷镇痛:给肿包“降温”
    每2小时冰敷15分钟,用毛巾包着冰袋敷在肿包对应的脸颊上,能收缩血管、减轻跳痛,就像给发烫的皮肤敷冰一样,缓解炎症带来的胀痛。
  3. 饮食调整:避开“硬刺”食物
    暂时别吃坚果、甘蔗、脆骨这类硬东西,选粥、羹、软面条、鸡蛋羹这类软食,避免碰到肿包加重疼痛。急性期可以适当补点维生素,帮着修复牙龈组织,但具体吃多少得看个人情况,别自己乱补。

专业治疗:得找医生解决根源问题

  1. 龈下刮治:深度清洁牙周袋
    牙周脓肿的根源是牙周袋里藏着的牙石和细菌,医生会用超声波仪器或者手工器械做“龈下刮治”,把牙龈下面的牙石彻底清干净——能去掉90%以上的龈下牙石。现在有些医院还会结合光动力疗法,用特殊光线辅助杀菌,更彻底地清除菌斑,降低半年内的复发率。
  2. 定期维护:不让问题“卷土重来”
    治疗后不是万事大吉,得定期去医院做牙周维护。医生会用专业的探针检查牙周袋的深度,看看有没有新的牙石或炎症。建议每3-6个月查一次,早发现深牙周袋早处理,避免再次化脓。
  3. 组织再生:修复受损的牙槽骨
    如果牙周脓肿反复发作,导致牙槽骨吸收得很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做“组织再生治疗”——用一些生物材料帮着牙槽骨长回来,修复受损的牙周结构。但这种治疗得符合条件,比如牙槽骨有足够的空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

预防复发:做好5件事,不让“小火山”再爆发

  1. 每天用“巴氏刷牙法”认真刷牙(刷够3分钟,刷到牙龈沟),再用牙线、牙缝刷或者冲牙器清理牙缝,把牙齿缝里的食物残渣和细菌清干净——牙缝是最容易藏脏东西的地方。
  2. 定期去医院做牙周检查,哪怕没有不舒服也要去——医生能查到你自己看不到的龈下牙石,及时清掉,避免牙石堆多了引发炎症。
  3. 戒烟限酒——吸烟会让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变差,加速牙周袋的形成;酒精会刺激牙龈,加重炎症。
  4. 管好基础病——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会让牙周炎症更难好,反过来牙周炎症也会影响血糖,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一定要把血糖控制稳定。
  5. 纠正不良习惯——如果有夜磨牙、紧咬牙的习惯,要找医生配个防护牙套,避免磨牙时磨损牙齿和牙周组织,加重牙周问题。

牙周脓肿看着是“小肿包”,其实藏着大风险——要是放任不管,可能会烂到骨头里。所以一旦发现牙龈鼓包、跳痛,先做应急处理缓解不适,再赶紧找牙医查清楚根源。说到底,预防才是最有效的——平时把口腔清洁做到位,定期找医生检查,才能从根儿上挡住牙周脓肿的“攻击”。

大健康

猜你喜欢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