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老出血、牙齿有点晃,很多人觉得是小问题,忍忍就过去了,其实这背后是牙周组织在慢慢“受伤”。牙周病的发展有清晰的过程,核心是口腔里的细菌作乱和身体的炎症反应互相叠加,一步步破坏牙齿的“根基”。
牙周组织“受伤”的三个步骤
1. 牙结石:坏细菌的“窝”
口腔里的细菌会抱团形成菌斑,如果24小时没清干净,就会慢慢变硬变成牙结石。这些牙结石粘在牙齿上,既会摩擦牙龈,又会释放毒素,引发牙龈发炎。而且牙结石越多,牙周组织被破坏得越厉害。
2. 坏细菌“占上风”
本来口腔里的细菌是平衡的,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像牙龈卟啉单胞菌这样的坏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它们会分泌破坏牙龈和骨头的酶,还有引发炎症的物质,慢慢腐蚀牙龈的连接组织和牙槽骨——这可是牙齿扎根的“土壤”。
3. 牙槽骨被“吃掉”,牙齿开始晃
长期的炎症会让“拆骨头”的破骨细胞变活跃,把牙槽骨慢慢“吃掉”。等牙槽骨吸收到一定程度(比如超过牙根长度的1/3),牙齿的“根基”不稳了,就会开始松动。一般来说,牙槽骨吸收得越多,牙齿晃得越厉害。
怎么阻止牙周病进展?多维度应对
▶ 自己能做的基础护理
- 好好清洁:刷对牙+用牙线 用声波牙刷(选软毛刷头,别伤牙龈)仔细刷牙,再用牙线清理牙缝——这能清掉大部分藏在牙缝里的坏细菌。
- 漱口水辅助:短期用,别长期 可以短期用含抗菌成分的漱口水帮忙控菌斑,但一定要听医生指导使用周期,别自己长期用。
- 吃对饭:补够营养 平时吃饭要均衡,多吃含膳食纤维(比如蔬菜、水果)和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的食物,帮牙龈和骨头保持健康。要是需要额外补营养素,得先问专业人员。
▶ 得找医生做的专业治疗
- 基础治疗:洗牙+刮治 定期去口腔科做牙周检查,一般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洁治);如果牙龈下面也有牙结石,得做龈下刮治,把深层的脏东西清干净。
- 定期复查:不让病情反弹 基础治疗后要按医生说的定期复查(比如每3个月或半年一次),通过检查牙龈炎症、牙结石情况评估效果,避免病情反复。
- 严重了要手术:补“根基” 如果牙龈或牙槽骨缺得厉害,可能需要做再生手术(比如放促进骨头生长的材料),帮牙周组织“长回来”——具体方案得医生评估。
▶ 牙齿晃得厉害?赶紧去处理
如果牙齿突然晃得明显,得马上找医生:
- 临时固定:用夹板“扶”住牙 医生会用牙周夹板把松动的牙固定在旁边的牙上,分散咬东西的力量,不让牙晃得更厉害。
- 调整咬合:减少牙齿负担 医生会调一下牙齿的咬合,让松动的牙不用承受那么大的力,避免进一步受伤。
- 综合处理:改善口腔环境 联合局部清理(比如清牙结石)和全身调理(比如控制炎症),帮口腔恢复平衡的微环境。
长期管好了,才能保住牙
牙周病是慢性病,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发展,早干预比晚治疗效果好太多——比如轻度牙周病,好好刷牙用牙线就能明显改善。不过每个人的牙周组织修复能力不一样,效果会有差异。最关键的是定期做口腔检查(比如每半年一次),提前预防能减慢病情发展,别等牙齿晃得厉害才去治——那时候“根基”已经坏得差不多了,想挽回就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