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发作时,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的典型炎症反应。现在牙科已经有了从日常基础护理到专业治疗的完整应对体系,掌握科学的处理方法能有效缓解不适,下面分阶段说说怎么系统管理牙龈炎。
基础护理:阻断炎症继续发展
牙龈炎的初始治疗核心是清除牙菌斑。用巴氏刷牙法(牙刷斜45度轻刷牙龈沟),能有效清理牙龈边缘及牙齿表面的菌斑堆积;要选软毛牙刷,每次刷够2分钟,早晚各1次。用牙线时得注意手法:把牙线贴紧牙面绕成C形,从牙龈沟底部慢慢上提,别用暴力拉锯式,避免伤牙龈。有研究发现,坚持用对牙线6周,牙龈出血会减少30%~40%。抗菌漱口水可以辅助,但含氯己定的别连续用超过2周,不然可能导致牙齿着色或味觉改变。
药物干预:控制局部感染
当牙龈炎症进入急性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抗菌制剂。有些制剂能抗厌氧菌,涂在患处可减轻水肿;有些有消毒收敛作用,适合牙龈袋分泌物多的情况;还有新型缓释制剂,得由医生放到牙周袋里维持药效。但要记住:所有药物都得配合清理牙石、菌斑等局部刺激物,光靠吃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专业治疗:清除深层病灶
如果牙周袋深度超过4毫米,或牙龈与牙齿的附着出现问题,就得做专业牙周治疗。基础治疗是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把牙龈下方的牙石、菌斑清干净;要是牙槽骨形状改变,可能需要手术——翻瓣术能彻底清除深层病灶,骨成形术可恢复骨组织正常形态。现代微创技术结合激光治疗,能减少术后肿胀,但得先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全身状况(比如糖尿病患者需血糖控制达标才能做)。
康复管理:预防复发的关键
急性炎症消退后要注意饮食:别嚼坚果、甘蔗等硬东西,避免机械刺激;超过60℃的热饮会加重充血,吃的喝的最好控制在50℃以下;酒精会扩张血管,2周内别碰。营养上可以多吃点含维生素B族和锌的食物,帮黏膜修复、调节免疫。有夜磨牙习惯的人,建议做个咬合垫——数据显示,戴咬合垫能减少28%~35%的牙周组织负荷。
病情监测:早发现进展信号
平时要多观察:如果刷牙出血从偶发变持续渗血,说明炎症加重;牙龈从粉红变暗红/紫红色,是充血明显的信号;牙齿有点松或嚼东西不舒服,可能已经伤到牙周支持组织了。建议每半年做次专业牙周检查,医生会用探针量牙周袋深度、拍全景片看牙槽骨高度,必要时还会查菌斑。
所有治疗都得在口腔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有研究证明,规范治疗能让牙周炎症指标下降60%以上,而且维护好牙周健康,和全身炎症因子水平也有密切关系。牙周健康是长期工程,定期做牙周维护(一般每3~4个月1次),加上持续的家庭护理,才能有效维持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