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肺轴的最新研究持续为管理慢性呼吸道疾病开辟新可能,从囊性纤维化(CF)患儿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老年患者均存在潜在治疗价值。尽管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肠道健康与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相关,但这些发现尚未达到常规临床应用标准。目前可确定的是,将膳食与营养管理纳入整体健康管理策略时,应当与患者展开相关讨论。
克利夫兰诊所肺病科兼重症监护医学部Rachel Scheraga医生指出:"多数肺部疾病相关文献中关于肠道健康对疾病进程的改变,主要来自实验室研究。虽然已有研究探索肠道代谢物和菌群失衡引起的肺部微生物组变化,但在开展人体临床试验前,尚无法形成循证营养干预方案。"
但现有若干肠道-肺关联机制已直接影响临床实践。例如当怀疑存在肠道功能障碍时,克利夫兰诊所肺科医生会将患者转诊至胃肠科以排除胃食管反流等潜在病因。这对等待肺移植的终末期肺病患者尤为重要,因肠道健康状况与移植排斥风险存在明确关联。
"肺科医生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肠道在急慢性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时机,以及何时开展肠道功能筛查。"Scheraga强调,"我认为应首先通过转化医学研究明确肠道功能障碍对肺病影响的因果关系,一旦确定具体机制,才能开展针对性临床研究以验证干预效果。"
在达特茅斯学院盖泽尔医学院,George A. O'Toole博士团队正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组与囊性纤维化的关联。"将肠道与肺部建立联系需要临床与基础研究团队的紧密协作。实验室科学家需理解临床问题,而临床医生则负责将患者观察转化为机制研究。肺科医生在此跨学科研究中扮演关键角色。"
尽管多项研究已证实肠道菌群失衡与慢性肺病存在关联,其具体作用机制仍待阐明。O'Toole提出三个关键问题:
- 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呼吸道?
- 是微生物代谢物直接作用于肺部调控免疫应答?
- 还是肠道微生物先塑造免疫细胞再迁移到呼吸道?
在儿科囊性纤维化研究模型中,该团队已验证肠道病原菌(如大肠杆菌)与婴幼儿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关联性。这项研究与达特茅斯希区柯克医疗中心Juliette Madan医生团队合作完成。
"我们的CF模型证实了肠道与呼吸道的直接联系,且该联系由丙酸盐驱动。"O'Toole表示,"我们正在深入研究丙酸盐调控呼吸道免疫应答的机制,同时也开发了具有临床潜力的益生菌疗法。通过解析这种关联,我们能够开发新的呼吸道疾病干预手段,这将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葡萄牙卡斯特罗布兰科农业食品技术中心研究主管Inês Brandão博士指出:"随着饮食营养通过肠道-肺轴调节肺健康的机制被认知,个性化营养将成为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适量蛋白质摄入、抗炎高纤维饮食及益生菌/益生元的应用,对哮喘、COPD等呼吸道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价值。"
她强调:"鼓励患者采用抗炎高纤维饮食并考虑益生菌补充,有助于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并减轻肺部炎症。这无疑是低风险且具成本效益的干预策略。"Brandão同时呼吁,未来需通过多学科协作建立共识,为肺科医生提供清晰实用的临床指导。
Brandão、O'Toole及Scheraga均声明无相关利益冲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