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发病与天气状况可能存在因果关系。本研究旨在通过气象学方法阐明脑梗塞的发病机制,重点关注大气压分布模式(APDPs)。
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21例确诊为心源性脑栓塞(A组)和61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B组)患者。通过日本气象厅网站调查每位患者发病日最接近的APDP,从已报告的11种APDPs中选择最相似的类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各APDP出现率。
结果:除吸烟外,A组和B组的临床特征与既往报道的脑栓塞和脑血栓特征一致。B组其他高压型出现率显著高于A组,而A组反气旋带型出现率显著高于B组(p<0.05,费舍尔精确概率法)。
结论:脑栓塞与脑血栓在发病日的APDPs存在显著差异。反气旋带型或其他高压型需特别预防脱水,未来需深入研究其他气象因素。
临床特征比较
A组平均年龄(78.6±9.6岁)显著高于B组(72.6±12.0岁),心房颤动病史(81.4% vs 3.1%)和救护车送诊比例(79.2% vs 56.5%)均更高(p<0.0001)。B组男性比例(62.5% vs 52.5%)、BMI值(23.3 vs 22.0)及高脂血症(21.6% vs 13.1%)、糖尿病(29.2% vs 20.4%)和吸烟比例(51.8% vs 39.8%)均显著更高(p<0.05)。高血压病史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大气压模式分析
- 反气旋带型:日本周边形成高压带,持续晴朗干燥天气,易引发脱水。A组该类型出现率显著高于B组(p<0.05)。
- 其他高压型:B组出现率显著更高(p<0.05),其特征为未归类于反气旋带型或移动反气旋型的高压系统。
- 台风/温带气旋型:A组和B组均常见,但无统计学差异。
机制探讨
脱水通过增加血液蛋白浓度导致血液淤滞,是血栓和栓塞的共同诱因。反气旋带型高压天气持续数日,易导致脱水;而其他高压型可能通过短期压力波动促进动脉血栓形成。日本特有的APDPs(如春季和秋季的反气旋带型)显著影响脑梗塞类型分布。
研究创新
首次全球发现反气旋带型与脑栓塞显著相关,其他高压型与脑血栓相关。研究揭示海拔2000-3500米地区缺血性中风风险降低可能与新生血管生成有关,而高压环境可能增加脑梗风险。
临床意义
建议在反气旋带型高压天气(如日本春秋季)加强补水预防,尤其对心房颤动患者。未来需结合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建立脑梗预警系统。
研究局限
单中心研究可能受地域局限性影响,结论需多中心研究验证。日本周边APDPs模式是否适用于其他国家需进一步研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