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力分布模式差异可能影响脑梗死发病
背景:一些研究强调了缺血性中风与天气条件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本研究旨在通过气象学方法阐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重点关注大气压力分布模式(APDPs)。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221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A组)和61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患者(B组)。研究人员通过日本气象厅网站查询每位患者的脑梗死发病日期及时间最接近的APDPs,从已报告的11种APDPs中选择最相似的类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各APDP类型的出现率。
研究结果
B组的其他高压型(非反气旋带型或移动性反气旋型)出现率显著高于A组,而A组的反气旋带型出现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的临床特征除吸烟外,均与已报道的脑栓塞和脑血栓临床特征一致。
结论
脑栓塞和脑血栓在发病当天的APDPs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高压型或反气旋带型气象条件下应特别预防脱水。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
讨论
日本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居第四位,2020年数据显示脑梗死死亡人数达56,864人。维柯夫三联征是血栓形成的经典机制,其中脱水是血栓和栓塞的共同致病因素。日本特有的反气旋带型APDP会导致持续晴朗干燥天气,易引发脱水。
研究发现:
- A组平均年龄、心房颤动病史和救护车运送比例显著高于B组
- B组男性比例、BMI指数、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史显著更高
- 其他高压型APDP在B组出现率更高(38.9% vs 28.1%)
- 反气旋带型APDP在A组出现率更高(15.4% vs 8.3%)
气象因素与维柯夫三联征的相互作用可能通过以下机制:
- 脱水导致血液蛋白浓度升高,引发血流淤滞
- 气压变化影响血栓形成动力学
- 特定气象条件下凝血功能异常
研究创新点
首次发现反气旋带型APDP与心源性脑栓塞显著相关。该气象类型特征为:
- 日本周边形成东西向高压带
- 持续数日的干燥晴朗天气
- 常见于春秋季
- 伴随显著的温度梯度变化
本研究基于2008-2020年东京府中医院833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数据,结合日本气象厅APDP分类系统,首次明确了不同亚型脑梗死与特定气象模式的关联性。研究结果对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