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突破
一篇新综述详细阐述了衰老标志(从DNA不稳定性到炎症)如何驱动慢性疾病,以及靶向这些标志的疗法如何可能延长健康寿命。
发现:
作者描述了主要、拮抗和整合的衰老标志如何加剧年龄相关疾病,并重点介绍了从衰老细胞清除疫苗到NAD+增强剂、雷帕霉素、二甲双胍、干细胞疗法和器官特异性衰老检测等多种干预措施。
科学解析:
- 主要标志:基因组不稳定性、端粒缩短、表观遗传改变和蛋白质稳态丧失。这些与癌症、纤维化、阿尔茨海默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干预措施包括端粒酶基因疗法、NAD+前体、部分表观遗传重编程和自噬增强剂。
- 拮抗标志:营养感应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衰老。这些标志初期具有保护作用,但长期存在则有害,与糖尿病、心肌病、骨关节炎、纤维化和癌症相关。靶向疗法包括二甲双胍、雷帕霉素、热量限制模拟物、线粒体自噬诱导剂和衰老细胞清除剂,其中实验性衰老细胞清除疫苗针对CD153和GPNMB靶点。
- 整合标志:干细胞耗竭、慢性炎症和细胞间通讯改变。这些系统性故障导致虚弱、免疫衰老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器官衰竭等慢性疾病。应对策略包括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异时性血浆交换、衰老细胞清除剂和抗炎饮食。
- 器官易损性:大脑、心脏、肾脏、肺、肝脏、骨骼、眼睛和皮肤最易发生年龄相关衰退。斯坦福大学一项基于血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显示,特定器官的加速衰老可提前数年预测疾病和死亡风险。
- 药物再利用:现有疗法如二甲双胍、雷帕霉素、达沙替尼联合槲皮素、NR/NMN、阿卡波糖、阿司匹林、锂和SGLT2抑制剂在调节衰老标志和延缓疾病发作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
行动建议:
即刻支持长寿通路:采用运动、均衡营养和睡眠来调控mTOR、AMPK、自噬和炎症反应。密切关注衰老细胞清除剂、NAD+增强剂和再利用药物的临床试验进展,这些疗法有望迅速融入抗衰老医疗实践。
核心要点:
靶向衰老标志的研究正从理论阶段转向实际疗法,为减缓生理衰退和延长健康寿命开辟了全新途径。
来源:
靶向衰老标志:机制与治疗机会。 《心血管医学前沿》。真田文博、林信一、森下隆一。发表日期:2025年7月1日。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