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突破性研究显示,广泛使用数十年的β受体阻滞剂在心脏病治疗中首次出现重大争议。纽约西奈山福斯特心脏医院院长瓦伦丁·福斯特博士指出:"这些发现将重塑所有国际临床指南,必须建立急需的性别特异性心血管治疗方案。"
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50%)的女性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相较未使用者二次心脏病风险增加200%,心力衰竭住院率显著升高。马德里国家心血管病研究中心科学主任博尔哈·伊瓦涅斯博士特别强调,该现象在使用大剂量药物的女性群体中尤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纳入8505名西班牙和意大利患者,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样本量最大的临床试验。
美国心脏协会前主席福斯特博士解释:"射血分数低于40%的患者仍需使用该药物控制心律失常,但保留心脏功能的患者群体(目前占全球约80%用药者)已无使用必要。"这一结论获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刊发的REBOOT研究支持。
美国国家犹太健康中心心血管预防主任安德鲁·弗里曼指出,药物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性功能障碍及情绪波动。专家特别强调女性对药物反应差异的生理基础——女性心脏体积较小且对降压药更敏感,这可能与体型差异及尚未完全明确的生物学因素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柳叶刀》同期发布的荟萃分析显示,射血分数在40-50%区间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心血管事件综合风险降低25%。伊瓦涅斯博士建议:"临床决策需建立分级评估体系,既要避免对特定群体过度治疗,又要确保高危患者获得必要药物支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