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即异常的心脏节律,通常意味着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
心律失常解析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
心脏需要规律跳动以帮助血液泵送至全身。心脏内部存在一个电系统,通过发出电脉冲来维持规律且同步的跳动。
若电脉冲工作异常,将导致心脏节律紊乱。这可能引发心跳过慢、过快或不规则。
心律失常类型
心律失常有多种类型,最常见包括:
- 心房颤动:心脏跳动不规律,可能过快或过慢。
-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一种极快的心脏节律。SVT类型多样,多数因电脉冲无法正常从心脏上腔室传导至下腔室所致。
- 心房扑动:通常为快速心律,表现为心脏上腔室收缩速度超过下腔室,导致上腔室跳动极快,有时可达每分钟300次(bpm)。
-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引发持续性快速(心动过速)或缓慢(心动过缓)心跳,源于心脏电系统功能异常。
- 房室传导阻滞:心脏上下腔室间电系统出现延迟或阻塞,导致心率减慢。
心率过快或过慢?
- 窦性心动过速:心跳规律但超过100 bpm。
- 窦性心动过缓:心跳规律但低于60 bpm。
若存在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并不表示心脏存在严重问题,可能无需治疗。有时由其他需治疗的疾病引发,医生可能建议进行检查以明确原因。
心律失常症状
症状表现取决于心律失常类型,最常见包括:
- 心悸(胸部有扑动感或震颤感)
- 头晕
- 感觉可能晕厥或"眼前发黑"
- 呼吸困难
- 胸部不适
- 疲劳感
心律失常是否危险?
多数心律失常无危险性,但部分可能危及健康。因此,及时寻求帮助至关重要。
若出现以下情况,立即拨打999呼叫救护车:
- 伴有心悸、呼吸困难,且出现胸痛或晕厥、头晕症状。
若出现以下情况,请咨询全科医生:
- 心悸持续时间长、无改善或加重
- 有心脏病史
- 对心悸症状感到担忧
心律失常病因
某些疾病可引发心律失常,例如:
- 心肌梗死
- 心力衰竭
- 心肌病
- 冠心病
部分心脏手术后也可能出现心律失常。
某些心律失常由遗传性疾病导致,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或进行性心脏传导障碍(PCCD)。
若属此类情况,医生将建议对家属进行检测。尽管令人担忧,但此举有助于明确其是否需要当前或未来的治疗。
其他常见诱因包括:
- 病毒性感染(如流感、普通感冒或诺如病毒)
- 毒品滥用
- 酒精
- 吸烟
- 咖啡因
- 药物(处方药及非处方药)
心律失常诊断
全科医生可能转诊进行以下检查:
- 心电图(ECG)
- 超声心动图
- 电生理(EP)检查
心电图可能包含多种测试,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及植入式循环记录仪。
心律失常治疗
治疗方案取决于心律失常类型,常见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
- 心脏复律
- 导管消融术
- 植入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起搏器
与心律失常共处
多数心律失常可有效管理。这意味着通过适当治疗,您可维持确诊前的生活状态。
与异常心律共处对患者及家庭可能造成情感挑战。必要时管理焦虑与压力,并从全科医生或亲友处获取支持至关重要。
确诊后,您可能需考虑实际问题,如驾驶、度假及重返工作岗位。
若驾驶能力受影响,必须通知保险公司及交通管理部门。全科医生将告知是否需要采取此措施。若工作可能受影响,请咨询主管或职业健康部门。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