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退伍军人事务部皮肤癌病史患者的大型回顾性研究为十年前一项小型随机临床试验的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持:每日两次服用500毫克烟酰胺可显著降低皮肤癌风险,且在首次皮肤癌发作后开始服用效果最为显著。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皮肤科助理教授李·惠尔斯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向《Medscape皮肤病学》表示:“我们观察到服用烟酰胺的患者皮肤癌风险降低14%。对于首次皮肤癌发作后开始服用补充剂的患者,风险降幅高达56%,但随着后续每次皮肤癌发作后开始服用,效果会逐渐减弱。”
该研究于9月17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皮肤病学杂志》上,纳入12,287名每日两次口服500毫克烟酰胺持续30天以上的患者,并与21,479名未服用补充剂的患者进行匹配。匹配队列包含1,334名器官移植受者——这一群体皮肤癌风险较高。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了截至2024年的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企业数据仓库患者记录。参与者中男性占98%,白人占95%左右,平均年龄约77岁。帕洛阿尔托基金会医疗集团皮肤科医生莎拉·阿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在同期发表的社论中表示:“这应该改变我们的临床实践。我们不应等到患者皮肤严重日晒损伤或已发展出多种皮肤癌后再进行干预。”
在先前研究基础上
阿伦指出,尽管该研究的回顾性病历审查性质在证据强度上不及随机对照试验,但其发现支持了2015年发表的小型ONTRAC临床试验结果——该试验证实口服烟酰胺可降低高风险患者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和日光性角化病发生率。自那以后,“相关热情因后续文献匮乏而减退”,阿伦说道。
惠尔斯表示,其团队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先前发现。“本研究首次考察了烟酰胺治疗的时机,发现早期启动可能更有效益。”与未服用补充剂的患者相比,服用口服烟酰胺的患者在基底细胞癌(BCCs)总体发生率上无显著降低,但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s)风险降低了22%。对于新发皮肤癌、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三类患者,研究发现首次皮肤癌发作时开始服用烟酰胺的患者,皮肤癌发生率总体下降约50%。服用烟酰胺30-90天或90-365天的患者,其皮肤癌风险低于服用一年以上的患者(风险降幅分别为19%和16%)。
惠尔斯表示:“早期组风险降低幅度之大令我惊讶。我认为许多皮肤科医生包括我自己,都认为原始ONTRAC研究中23%的风险降低率过于乐观。”
器官移植患者的预防效果
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中,研究未发现烟酰胺带来显著的总体风险降低,但对特定群体显示出益处。“对于皮肤鳞状细胞癌,我们观察到首次或第二次皮肤癌发作后开始服用烟酰胺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其风险降低了53%”,惠尔斯指出。阿伦强调,该队列研究“为器官移植受者使用烟酰胺的数据增添了支持”。
惠尔斯表示,研究结果并非笼统建议所有皮肤癌患者都应服用烟酰胺。他引用了团队今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在约550万皮肤癌患者中,仅43%在约10年的研究期内发展出额外癌症。“这意味着57%的患者不会观察到皮肤癌风险降低,因为他们在此期间不太可能再患新癌”,他说,“另一方面,该研究显示3%的患者贡献了全部皮肤癌病例总数的22%。”
惠尔斯补充道,若能通过生物标志物或与多发皮肤癌相关的临床因素更早识别这些患者,这将代表精准医学的机遇。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皮肤外科主任梅丽莎·普利亚诺-莫罗医学博士表示,该研究“强化了烟酰胺作为有皮肤癌病史患者预防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方法的益处”。她向《Medscape医学新闻》表示:“临床医生可从本研究获取何时为患者启动烟酰胺的指导。研究指出,烟酰胺在首次皮肤鳞状细胞癌发作后预防该病,以及在首次或第二次基底细胞癌发作后预防基底细胞癌时效果最佳。”
普利亚诺-莫罗指出,尽管烟酰胺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的使用“仍不明确”,但该研究“明确了”这些患者在首次或第二次皮肤癌发作后使用烟酰胺的时机。“有趣的是,这与先前数据一致——首次皮肤鳞状细胞癌发作后,将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早期转换为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对皮肤癌预防有益”,她补充道。
普利亚诺-莫罗表示,她已将烟酰胺用于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皮肤癌二级预防。“许多患者报告自开始治疗后皮肤癌发生减少”,她说,“迄今无人报告与免疫抑制药物的相互作用”,且副作用“极轻微”,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她避免在痛风治疗患者中使用烟酰胺。“我曾遇到一名患者出现痛风发作,很可能因为烟酰胺与尿酸在肾脏排泄中存在竞争”,普利亚诺-莫罗补充道。
本研究由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研发办公室资助。惠尔斯报告获得该办公室的拨款资助。阿伦报告与再生元、Replimune、Castle Biosciences、Enspectra Health公司、Sol-Gel Technologies及Canfield Scientific存在财务关系。普利亚诺-莫罗报告无相关财务关系。
理查德·马克·柯克纳是费城的一名医学记者。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