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疗专业而言,医疗质量与安全(HQS)是一个相对新兴的领域,除小部分专业人士外鲜为人知。2008年我合著关于"质量学术研究"的论文时,该领域更是知者甚少,常听到同事疑惑地问"这是什么"。
当时那篇社论给出了答案:HQS致力于定义、扩展和传播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知识体系,其学术研究包含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 载有知识的期刊、教科书和研究报告
- 创造知识库的学术部门、专业组织和智库
- 传授知识并培养新一代领导者的专业院校、研修项目及教育研讨会
在最近一次HQS学者、研究人员与同行评审期刊编辑的圆桌会议上,我受邀反思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演变历程。恰逢我担任《美国医学质量杂志》(AJMQ)主编17年任期结束,我分享了相关见解。
HQS学术研究的积极进展
2008年时专注HQS的期刊极少,文献资源匮乏。此后,国际质量保证学会围绕"系统层面学习以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会议推动研究迎来爆发式增长。BMJ期刊集团推出《BMJ质量与安全》期刊,如今全球已有十余种覆盖HQS的英语同行评审期刊。
研究规模的扩张同步体现在教育领域。我接任AJMQ主编时,全球尚无HQS学位项目;如今世界范围内至少开设25个HQS硕士学位项目,其中17个位于美国。杰斐逊大学为此深感自豪——我们是全美历史第二悠久的项目。
质量学位意味着什么?教学层面,美国医师领导力协会(AAPL)现有超过1万名医师会员(我很荣幸位列其中);临床层面,质量与安全覆盖所有专科及亚专科,30年来AAPL始终作为医师质量、安全与领导力培训的核心机构发挥关键作用。
为规范HQS学术研究,我们正着力推进硕士学位项目的认证与 accreditation 工作。我的继任者、杰斐逊人口健康学院院长比利·奥格斯比博士(PhD, MBA, MSPH)与我正与医疗管理教育认证委员会紧密合作。
学术研究需要资源与认可。值得欣慰的是,HQS的公共认知度及聘任晋升委员会的认可度正稳步提升。例如杰斐逊大学现已设立三个HQS领域的捐赠讲席,支撑学术研究的教育体系也显著完善。
潜在挑战
推进HQS学术研究面临巨大挑战:合格导师分布稀疏且数量不足,而学术期刊的资深领导者正陆续退休(包括我本人)。我们必须吸引更多一线临床医生、医院医师及HQS研究员参与。
投稿论文质量令人担忧。25年来我审阅过数千份HQS论文,其中大量报告仅基于15名患者的单机构数据。这类研究或能改善局部结果,但对知识体系的贡献存疑。
操作层面存在双重困境:审稿团队已从约400人缩减至更小规模,且成员超负荷、无报酬、身心俱疲——几十年反复催促同一批人审稿,我俨然成为众矢之的。更严峻的是审稿质量参差不齐:领域专家常误判自己掌握审稿规范,实则未必。
学术医疗中心的聘任晋升委员会构成另一障碍。作为某大型医学院聘委会15年成员,我确认多数委员对HQS学术研究毫无概念。
最后,人工智能必将深刻影响HQS学术研究。AI或是重大机遇,但亦需厘清关键问题:谁在主导开发?如何设置监管框架?结果能否可靠?
总结
立足当下回望毕生实践,HQS学术研究的积极进展远超挑战。教学、研究与知识传播领域蕴藏巨大机遇。见证该领域的成熟令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用医学术语说,我们终于构筑起真正的知识宝库。我将静观其变,期待见证后续发展。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