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发表于哈佛医学院和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最新研究显示,在马桶上刷社交媒体或阅读新闻的无意识行为,可能导致痔疮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发现,在马桶上使用智能手机者较不使用者痔疮患病风险高出46%。更关键的是,智能手机用户每次如厕时间超过5分钟的比例达37%,而不用手机者仅为7%。
这项发表在《PLOS One》的首个多变量分析研究表明,智能手机使用与痔疮的关联性已超越传统风险因素。痔疮作为直肠和肛门血管肿胀引起的常见疾病,每年导致美国400万人次门诊和急诊,相关医疗支出超8亿美元。研究团队通过盆腔支持结构差异解释发病机理:相比有支撑结构的椅子坐姿,无盆腔支撑的马桶久坐会导致痔垫压力持续升高。
智能手机如何改变如厕行为?
研究团队对125名接受肠镜检查的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
- 66%受试者承认马桶上使用手机
- 55%表示"多数时间"会带手机入厕
- 新闻阅读(54%)和社交媒体浏览(44%)为最常见活动
- 93%的手机用户每周至少1-2次带手机入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手机用户客观上花费更长时间(37.3%超5分钟),但仅35%用户意识到这点。部分用户单次如厕时间达11-15分钟甚至更久,这种"被动沉迷"使如厕时间成倍增长。
重新定义传统致病因素
研究颠覆了医学界对痔疮的传统认知:用力过度与便秘不再具独立预测性。数据分析显示:
- 两组在用力程度和排便规律上无显著差异
- 年龄(55.4 vs 62.1岁)和运动量差异显著
- 久坐时长是唯一显著风险因素
研究同时揭示健康行为关联性:手机用户周均运动量显著低于非用户。2024年英国生物样本库研究佐证了过度手机使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提示该行为模式可能引发多系统健康问题。
临床建议与未来方向
研究团队提出:
- 医护人员应将马桶手机使用纳入胃肠健康评估
- 建议将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 开发计时器或定位应用限制手机使用
- 进行纵向研究验证因果关系
研究同时指出潜在性别差异和内容类型差异的待研究领域。尽管未发现统计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性倾向延长如厕时间的现象值得持续观察。该研究获美国胃肠病学会研究基金会资助,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同行评审研究,阐述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不构成医疗建议。痔疮相关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疗人员。
【全文结束】